太后申斥极其严厉,直言要王应礼管教好女儿。起初王应礼并未辩驳,只等到刘缌开口索赔,司空府便不肯善了。
笔墨官司打起来无休无止,为了顾全面子只能说是家事。
既为家事,便请宗正定夺。
太后寝居未央宫,座上除了他们,还有孟氏与王增寿。
一如早前说好,王采薇狠狠咬住刘缌与人私会,说那女子身材高大。王昉之则在旁帮腔,诉说起妹妹归家时的狼狈。姐妹二人一个娇憨圆润、泪珠滚落;一个字字珠玑、风骨卓然,倒叫断家事的宗正生出怜惜。
刘缌自然不敢说自己与羌胡密谋,道是司空家早有悔嫁之心。
“若此事为真,陶邑王侄的确不像话。”清河王年逾五十,为先帝的堂兄,自元始年初任宗正,迄今已近二十载,在宗室中很有分量。
“依清河王看如何处置为妥?”太后面色微沉,听了一早上两相辩驳、各执一词,已疲惫至极,深悔选在皇帝早朝时候召几人入宫,只想尽早结束这出闹剧。
清河王捻了捻胡须,有意偏袒二女,以向王公卖个好,“与其成一对怨偶,不如就此一拍两散。”
“不可!”
“不可!”
两道声音一同响起,惊走殿中诸人睡意,宫官替太后按摩颈周穴位的手也顿了顿。
说话的是刘缌与王采薇。
年少女郎抢先作答,声音如春莺婉转,且不说太后赐婚之折辱意味,就算只看眼前她与刘缌怨憎会模样,也当快刀斩乱麻。就连王昉之也搞不明白她的意思。
“三书六礼已成,若反悔岂不是叫人平白看笑话。臣女忝居殿前,叩请殿下赐一纸恩典。请殿下许臣女,陶邑王不得纳妾、不得宠幸媵女、不得抬高奴婢。”
气氛有些阴沉,太后不肯定夺,清河王也不好再托大出面。
王昉之跪得膝盖胀痛,悄眼望向妹妹——她胜券在握,并无愁容,甚至偷偷伸手,抚平了她袍裾末的褶皱。
她们二人不会因为一次长谈就毫无间隙,但有些龃龉好似悄然淡化了。
“妾在琅琊时候曾听过一桩趣闻。”
王增寿伏身向太后行礼后道,“琅琊郡守夫人是妾族中长辈,素来凶悍远闻,可妾小时候觉得她顶顶温柔。只因后来嫁与郡守,与婢妾争风,才落了不好名声。寻常人家尚且如此,遑论郡王。
妾瞧着郡王与三娘应是两情相悦,只是闹点别扭,被底下人误解至此。殿下何不成了他们一桩心意,更添一桩喜事。”
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王昉之侧目看向刘缌,忽地问道:“陶邑王伤势如何?”
“已无碍了。”他始终淡淡神情,仿佛多说一句话也费劲。
“既然是两厢情愿,求到孤跟前,也算合宜。鸯奴,日后你可不得侮辱她。”太后微微阖了阖眼,盖棺定论,又流水一般赏赐了许多衣料首饰给王采薇。
“一朝之上三个王,上天倒真是眷顾司空啊。”清河王小声嘟囔了句。
连日多风雪,殿外鲜有日头高盛时候,天光汇聚一线,刺得人睁不开眼。
“今日天气真好,本来我与李十六娘相约了六博戏,却被这等小人生生耽搁。真是可气!”
王采薇伸手挡住视线,“若非害怕牵连阿父,任凭他如何叫嚣,我也不愿来受这一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