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送客出门的魏冉站在司空府外直直苦笑,什么不敢攀污,不过是不够信任。
曾有人利用他这点心愿,而今日他对其人剖心自白,却被扫地出门。
天同三年。
自陶邑王刘缌叛乱兵败身死后,曾有楚州首郡之称的陶邑已不复从前。被屠戮过的城池,只会在青史中化作一段断壁残垣。
也许数十年、数百年后还会有人迁徙至此,还会在此繁衍生息,但曾属于它的光耀已永久湮灭了。
读完邸报的帝王微微笑起来。他是头个发现魏冉心思并加之利用的人——
也许是王应礼赴死时候,他忽地问起是否会连坐陶邑王后;也许是陶邑献礼时候,他一瞬神情恍惚。
刘晏辞年近而立,早已褪去初登基时候的青涩,蓄起美髯。彼时东都雒阳已陷落羌胡之手,而迁都郢地第一件事,便是修正年号。
元始、天同,每个帝王都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刘晏辞也不例外。
彼时刘缌北联羌胡伧子、串通楚州豪族,接连攻下几郡,几乎势不可挡。
他收拢起伪装,望着殿下最忠贞不二的臣子,露出一抹嗤弄笑意:“魏公得偿所愿了吗?”
“臣请北上。”魏冉的声音喑哑难听,像被炭火燎烧了一遍。
见刘晏辞不可置信,他又重复了一遍:“臣请北上。”
“魏公……”刘晏辞还想再劝,骤然一瞥他惨白如鬼魅的脸色。为了一个女人,何至于此,他心下腹诽。
魏冉半晌没讲话,只垂首,许久才哑着嗓子道:“陶邑阴冷,她应不愿在那长眠。”
他扶灵千里,已将棺椁带回郢都。可唯有东都雒阳,才是她且生且长的家乡。
“今日之郢都光耀,有龙气庇佑。而雒阳路远,更有流民贼徒,魏公何忍令族姐再于战火中流离。”
珠帘后,皇后似笑非笑。
她与王昉之有三分相似,也出自琅琊王氏,名为增寿。自郭皇后病逝后,能够在一应妃嫔御妾中凭借一句“为陛下增寿”杀出,岂是池中凡物。
“若非殿下设计诛杀王公于殿上,又何至于令她远嫁后无枝可依?”魏冉皱眉道。他一向不喜欢王氏,撕破脸也无妨。“数年前未想到,如今倒顾念起同族之情。”
平心而论,如果刘缌并无野心,与王昉之应是良配。他养在宫禁,多有才情,又是数一数二的温和。而王昉之被父亲保护得太好,与其联姻士族忍气吞声,倒不如远离东都恣意畅快。
可惜世事难有如果。
见他惊怒,皇后信步下来,委屈躬身,附小做低向他赔罪:“是孤失言了,魏公勿怪。”
又道:“不如在大药王寺中替族姐供一盏长明灯。”
魏冉不置可否,仍是惯通此道的刘晏辞打圆场:“魏公舟车劳顿,不如休沐一月,为陶……为王氏元娘寻一个安身之处吧。待北方事定,再将王公骨殖移来郢都。”
此事便敲定了。
至夜里,被当众落脸面的皇后几乎咬碎一口银牙,将浸透盐水的巾子狠狠掷在近身服侍宫官脸上。
宫官吃痛、不敢做声,只窥见那曼妙皇后以双臂攀缘上陛下的颈脖,道:
“陛下,叛乱已定,其人无用,何不杀了他?”
陛下饶有兴致地勾起帘幔,“待皇儿长成,如今尚不是时候。”
在诛杀魏冉前,他还有更紧迫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