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苗出山的消息终于隐瞒不住渐渐地流传开来,不过铜仁城的百姓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像一个从小没有见过面的远房表弟搬到了他们隔壁村子。
真正感到紧张的,只有张家和于家。
提溪长官司长官就是张知府的本家堂弟,那里还有于家的分支于家寨和凉月谷的果基家。
格哚佬的部落要迁至提溪,挤占的就是他们的领地,压缩的就是他们的生存空间。
戴同知狼狈而归,张铎便命提溪司长官直接与格哚佬部进行联系。
最终,格哚佬同意,既然他们已经出山,就按规矩纳入铜仁府管辖,可以让户科到他们的寨子为他们造册登记,建户贴、黄册,正式成为铜仁府下辖的一个部落。
但是作为交换条件,格哚佬要求父母官向他刚刚迁来的部落提供粮食、农具、种子,并派遣人员教习如何开梯田、种庄稼。
而且他们还要求和凉月谷果基家一样,不纳粮、不服役,只向直属的土司老爷缴纳供奉。
这样的条件张铎怎么可能答应?而且就算他肯答应,果基家和于家肯答应么?
至此,张铎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唯有选择兵戎相见了。
张铎立即传檄全府各地土司,命他们赶赴铜仁议事,以便合各路土司的兵马,讨伐格哚佬部。
叶小天在做出让生苗出山的决定时,就预料到不会那么轻松,不流血、不奋斗,就能让别人拱手让出自己的地盘,太不现实。
有的时候,大人物的一个念头,便会有点石成金、呼风唤雨的效果,会有许多地方,会有无数的人,因为他的这一动念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叶小天让李秋池选择校址建造两所学校,一文一武,专门招纳那些无钱读书、每日混迹街头玩耍的孩子,并委托黎教谕物色读书人充当教席,叶小天的要求不高,没有功名也可以。
对于叶小天的这些举动,铜仁府各方势力只是冷眼旁观。
在这土司满地走,土舍多如狗,出身就决定命运的地方去推行教化,能建立什么文教之功呢,能凭此晋位升官吗?
其实叶小天思虑深远,开办文校武会,不仅是一桩善举,而且从这里毕业的穷人子弟都将成为叶小天未来的得力部下。
后世的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也是桃李满天下,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多数是他的学生,蒋校长的威名如雷贯耳。
李秋池终于选定了两处地方,文校位于府学之东,武校就在叶小天的府邸背面,东山之阴。
在两处校舍动工以后,各路诸侯也纷纷赶到了铜仁城,张知府的议盟大会就要开始了!
府衙二堂,众土司、土官们济济一堂。
现在叶小天已是知府属官,所以没坐在他们中间,而和衙官们一起坐在左侧。
上首第一位,坐的是一个柳眉杏眼、肤如凝脂的青衫公子,掌中把玩着一柄象牙小扇,笑吟吟左顾右盼着,正是叶小天心目中的小妖女——监州于大人。
戴同知说完格哚佬部落的情况重新落座,端坐上首的张胖子道:“本府多次规劝,希望格哚佬部能退回山里,可他们执迷不悟。如今,本府打算武力驱逐该部,诸位土司以为如何?”
张胖子本来以为这句话说罢,众土司就会纷纷攘臂高呼,响应出兵。不料他语音一落,大堂上却陷入了一阵难堪的沉默,没有一人响应。
张胖子的目光四顾,最终盯在了大万山司的洪东知县身上。
洪东知县起身道:“下官担心,武力驱逐会不会引起山中部落的同仇敌忾,反而纷纷出山了呢?下官的辖地,可就在十万大山脚下……”
洪东县令这样一说,立即有几个土司随声附和起来:“对,对呀,还该慎重其事,以和为贵啊。”
张胖子气得发抖,他双手扶案,双眼紧闭,脸色忽青忽白,颊肉哆嗦着,额头黄豆大的冷汗涔涔落下……这副模样落在众人眼中,“铜仁之主”的神坛已摇摇欲坠了。
于俊亭“唰”地一下打开象牙小扇,轻盈地站起身,拂一拂衣袖,竟然向堂外走去。
于俊亭一走,在场的土司们都随之站了起来。乔师爷、御州判等衙属官员见了不由个个心惊:难道铜仁辖下的所有土司都已站在于监州一边了?
只有叶小天看明白了,于俊亭选择的这个发难时机实在是太好了:首先这件事只涉及到于家和张家的利益,其他部落没有出兵的欲望。
再者,大家对生苗感觉陌生、神秘,又有些忌惮。
在事不关己的前提下,还有几个人肯站出来附和张知府呢?
同时,于俊亭又让她收买的土司抢先发言反对,很多土司本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溜的主儿,自然就营造出了这样一种“一面倒”的气氛。
而这一幕也警醒了那些衙属官员们,谁能不为自己家族的未来有所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