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是过得不好。
“恰好,我们也打算离开大明。”首领心中有愧,安慰着莲花,也是安慰众多女孩,“咱们找个好地方,忘掉过去,重新开始,等到时机合适,再回来!”
莲花突然说:“既然要走,索性带着愿意走得一起走。”
首领看了看满船的男人,想起他们要去海外,与其与当地人通婚,自然还是华夏人自己好。
他点点头,吩咐下去:“多准备点粮食和水,还有大豆。”
莲花看到了那些男人眼里的光芒,自然懂是什么含义。
不只她懂,在艰难地处境下经历了太多男人的其他女孩们也懂。
她们没有表现出太激烈的抗争,因为这样往往会迎来致命的鞭子。
只是彼此对了一个眼神,悄悄握紧袖中藏着的匕首、簪子等武器。
先借着他们的船离开,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就算她们体力上更柔弱,谁敢说离开故土一定无法生存下去?
等到海船启航时,船上多了更多女人。
他们带走了一批批活不下去的人。
那些曾经被朱元璋打为贱籍的张士诚旧部们,终于想开,不再在海上时不时骚扰大明官兵,但是也不再决定继续落在大明受尽歧视与折磨。
既然你大明因为我祖宗与你有仇,要一直歧视我们,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出海求生?
以前是舍不得故土,也是畏惧海上无法存活,现在知道海外也能活下来,也有肥沃的宝地,他们宁愿选择离开熟悉的故乡,去海外闯荡。
至少,死也死的有尊严点!
男男女女集体跑路,男人不想世世代代做奴隶做底层人,女人不想再继续为娼,跑得一个比一个快。
朝廷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
“沿海地区许多人出海了!”
加急折子一封又一封递到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每打开一个,
都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
“拖家带口的出海,可能是不打算回大明了!”
朱元璋狠狠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一片冷静:“等到大明富足了,他们还会回来的。”就如同大唐,万国来朝,不是大唐威逼,是因为大唐的富庶吸引了各个国家。
“现在先安抚好留在国内的百姓。”
朱元璋把折子扔到一边,首先看各地起义的折子,与官员商议着如何平息起义军的怒火。
“严查各地土地兼并之事,让百姓的田产落到实处。”
这是重中之重,说话的时候,朱元璋眼神威严的巡视着满朝文武,还有自己的儿子们。
别以为他不知道,官员家眷,还有王府,都在下面有占民田的行为。
他想起自己跟天幕学了不少富农的技术,这时被天幕提醒才想到重点,或者说一直故意忽略的重点:
当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有再多的农业技术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往日他溺爱儿子,对占农田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他知道不能继续如此下去了。
“你们的封地,取决于你们能做出多少功绩。”朱元璋冷酷说道,一句话再次收缩了藩王们不少福利,“如果是废物,早早饿死算了,我也不缺那一两个为祸一方的儿子。”
藩王们缩了缩脖子,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冷锐的杀气逼得根本不敢开口。
一向溺爱儿子的朱元璋对自己儿子们都如此严厉,大臣们哪里敢多说什么。
他们知道,朱元璋认真了。
以他对贪官剥皮萱草的残酷劲,大臣们丝毫不怀疑,假如自己占田被抓,会不会自己的人皮套在草人上。
一想起那个画面就浑身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