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治帝听后,倒是表达出一点满意的样子。
“朕听你讲土蕃之事,你似乎胸有成竹之态,你可是有平定之策?”永治帝这时候问起这话。宋福生能怎么回答?
宋福生能说,重生前他在广善伯府时都听过土蕃献祥瑞。
那是土蕃有内附之意。
土蕃那地方穷啊。土王那都是分成好些部落。总之,一个统一的土蕃其实不存在的。它们在名言上,只是信仰一个教派的土蕃。治土蕃,信仰很重要。
当然,土王是世俗的代表,也是需要朝廷拉拢的。可那土蕃在高原之上,中原人去了很难适应。对于土蕃自然是派个衙门去,表示在朝廷治下。真正说是治理?
其时还是治衡上面的土王与蕃僧的僧王。
世俗统治世俗,僧王统治信仰,这里面争夺的重合的羔羊。这能没矛盾?信鬼,都不相信真是和平的一家人。总之,朝廷想治衡有的是法子。端看朝廷是不是真想收下土蕃这么一个大地盘。
“只是臣的一二见解。可做一个参考,万不敢夸言。”宋福生哪怕重生前有些印象呢。可里面的风云变幻,那岂是他敢随便讲的。
宋福生很谨慎。
可对于永治帝而言,他想当明君,他想建功立业。一个君王的功业自然便是开疆拓土。若能收归土蕃,若能平定北患。
这些功业在青史之上那也必定是浓浓的笔墨。永治帝很敢兴趣。于是,继续让宋福生当一个小的翰林,那貌似不那么得用。
永治帝琢磨着宋福生可以挪一个位置。
于是,宋福生升官了,还是连及跳。一下子从翰林院跳进了礼部的礼藩院。这是理定的是内藩。这想谋夺的自然是土蕃。
正五品的郎中,就是宋福生如今的官职。
比起连跳三级,宋福生跳了四级。很在很多人眼中,他这是从大好前途的翰林院,进了冷水衙门的理藩院。
这可惜了。可对于宋福生而言,永治帝给他机会让他立功。当然,这立功是可能的。同样的,也可能是丧命之途。因为,宋福生将出使土蕃,与他一起的是永治帝刚刚册立的在京都的僧王佛。
宋福生给这一位僧王佛递上的青云梯。
宋福生与这一位僧王佛那是二人如今成一个绳子上的蚂蚱。二人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况。前途渺渺,这是别人的看法。
可有重生前记忆的宋福生知道的,还是有青去一搏的机会。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宋福生与僧王佛一行往土蕃去。
随行的还有永治帝安排的六卫兵力,还是永治帝专门抽高的精锐。总之,对于这一回的出使土蕃,永治帝是给了宋福生与僧王佛支持。
宋福生只是在这一件事情上起了一个开头。
僧王佛的出现,僧王佛的献策,才是真正打动永治帝的关键。
僧王佛,这一位在土蕃教派中,那也是一等一的大禅师,是土蕃文明的大圣人。这一位肯回归土蕃,除了信仰,自然更是利益。
永治帝许下厚赏,北边大草原在大唐的统治之下,那信仰就是归属于僧王佛的教派。当然,世俗的统治是朝廷的。
这算是跟土蕃一样,世俗的归世俗,信仰的归信仰。
宋福生出使。
宋家人是担忧的。在京都人的印象中,那些边地只有胡人、蛮人、野人。土蕃在京都人的印象里是最最印象差的那一类。
那是一个穷的啥也没有的地方。除了冷,还是冷。
钱氏担忧,樊杏花担忧。
就连安哥儿也是担忧父亲。
倒是年纪尚小的小婴儿乐哥儿、宁姐儿是不知道他们的父亲要出使遥远的土蕃。对于京都到土蕃的距离真的非常的遥远。
宋福生都有正紧的差事去忙碌,这一走几千里,上万里的路途。
广善伯府的袭爵喜宴,那自然与他没有关系。
倒是樊杏花在这喜宴上,还是得了伯爵太太甄覃氏专门的照顾,还是轻声缓和的聊了小会子。这会子的樊杏花已经不是七品的孺人。
宋福生的官位升到正五品。钱氏、樊杏花的敕封自然也是变成正五品的宜人。在这等袭爵的喜宴上。女眷们的品级自然都不低。
樊杏花的品级算不得最低,可也不是什么拔尖儿。只能是平平无奇的那一类。甄覃氏这一位伯爵太太乐意与她谈一谈话。那也是看在宋福生这一位出使的天使份上。当然,也是不排除想显摆一下。
这不,甄覃氏这一翻做为后。在场的女眷们都是知道了樊杏花还有一个身份。在成为五品宜人前,还曾经是广善伯府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