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句话,不过是夸了他的儿子。然后,贬了如今伯府大奶奶的嫡亲长孙的一句话。
瞧瞧一个奴才爬到侍候的主子头上,聪明过头还不收敛,这在伯府的主子们眼中,寻了死路亦是活该的吧。
“好志气。”甄尚德夸了话。此时的甄尚德还是一个童生。他啊,还没甚功名。是的,正紧的功名那要考中秀才,才能尊一声秀才老爷。
童生,那可没半点朝廷的优待。
不像是秀才老爷,那是见着县令这一位百里侯,那也是不跪的。不光免除自己的徭役,还能免了家中的徭役,那除了本人外,还有两个名额的。
除此外,秀才老爷是直接可以给衙门递贴子。考中禀生者,朝廷给发银子补贴。当然,若是有门路,秀才也可以在衙门里补了典史书吏等位置的。
总之,一句说起来,就是秀才这一个坎跨过去了,那才是踏一个叫士的阶层。哪怕是最底层,那好歹换了一个门第。也能叫一个耕读之家。
宋福生与甄尚德聊了一席话。
当然,宋福生是有意的结交对方。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借运。借运,这自然双方有纠葛。宋福生不介意,他与对方产生一些生死之仇。毕竟,宋福生重生前,论着仇人名单上可有这一位的一席之地。
在买好了纸墨后。
宋福生又去买了建房用的,招待村里帮衬干活的钱氏族人的一些肉食等等的东西。等着买齐后,宋福生驾着骡车,回了那馄饨摊子。那儿,他的曾祖母一直在候着。
“曾祖母,等久了吧。”宋福生下了骡车,再是搀扶着曾祖母上了骡车。钱氏倒是笑呵呵的,态度颇是开心的样子。钱氏笑道:“等的不久。咱们这回村吧。想是家中才是等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
宋家的一家人里,宋福生最是忙碌的。因为他的曾祖、祖父、父亲的新坟,这是要迁好。请风水师看坟方向。这一翻忙碌后,才轮着钱家建房的事儿。
在乡下,按说这建房的事情重要。可钱家又不是建什么大院。就是三间的土胚房,以及茅草的屋顶子。至于一个围起来的院子,也是竹篱笆围起来的。
那可谓是真真的普通至极。这等屋子建起来容易,有人帮衬着更是几天下来就完工。
三间的土胚房,中间用是堂屋。左右两间的厢房,又是隔开,隔成了四间的小屋子。很小很小的四音。于是,宋家的一家子人。自然是三个长辈,各有一间屋子。宋福生跟着他的小妻子樊杏花住了一间屋子。
在土胚房的旁边,就用着木桩子起了一间偏房。偏房墙,竹篱笆上糊了泥。再是隔成了前后的小两间,这等房子就更是差劲儿,那是不保暖的。就是屋顶有茅草的顶子,能防一防雨。隔开两间竹篱笆屋,前头是厨房,后头就是茅厕。
总之,说简陋,在乡下人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条件。想搁多好的?不存在。
以宋家如今的情况,那可不敢出挑了。
一家子的妇人,一个未成丁的少年宋福生。这若是出挑了,那就会招来麻烦的。如今的宋家人,那是老实本份为要。想法子在钱家村里子,那是安生的活下去。
宋福生的日子,就是过的跟村里的普通少年一样。
他家的骡子卖了,换了一头牛犊子。然后宋福生成了放牛娃。除了放牛外,他还要跟家的祖母、母亲、媳妇一起做农活。
除此之外的事儿那便是读书。
这般的忙碌吗?
忙碌。
农活重,看着一家就四亩水浇地。可一家子的妇人里,宋福生的祖母、亲娘、儿媳,这三个都不是做过农活的料儿。还是宋福生在重生前,那在庄子里吃过苦头。这农活他真不陌生。
就是家中的长辈心疼他,看着他吃苦,那是心疼的紧。
于是,农活一忙碌起来,曾祖母六十五岁的老人家还在忙碌家务活。那农活宋福生要少干些的话,他祖母、他亲娘、他媳妇就得多做些。
在钱家村里,宋家的一家子人那是吃苦,也是真吃了苦。可比着村里的一些人家,这也算得好日子了。
“这真真累死个人。”农忙一结束。汪氏就受不了。她觉得她这腰快要不是自个儿的。白氏跟婆母一个想法。
这乡下的日子真不是人活的。在广善伯府时,一家子人哪吃过这般的苦头?
倒是樊杏花依然的沉默。她倒是觉得在乡下的日子,这苦头吃多了,也觉得不苦了。可能这村里还有比他家更苦的人。
“这算什么苦?咱家有自己的田地。”钱氏摇摇头。这老人家农活忙碌时,也在家中忙碌家务活的。人老了,做起活来,也是累得慌。
可钱氏不叫累。她这一辈子,福享受过了,苦也吃过了。倒是能淡定下来的。
这会子,钱氏瞧着儿媳、孙媳、曾孙媳,钱氏说道:“福生去钱秀才家中,去求学问。杏花,你记得明个儿给秀才老爷家中送去八个鸡蛋。那是咱家的谢礼。”
“大郎媳妇,瑞哥媳妇,你们真莫要叫辛苦。家中最苦的是福生。福生是一家之主,他没叫苦,咱们谁都不能叫苦。”钱氏说话时的语气,那是慎重几分。曾孙吃的苦,那才是入了钱氏的眼。
瞧瞧儿媳、孙媳,钱氏更心疼曾孙。钱氏又道:“杏花,我搁灶上有蒸的鸡蛋羹。等福生回来,你送去他书房。你可得亲眼盯着福生吃了。他这些日子瘦得利害。”
“汪氏、白氏,你二人莫去抢了福生一口吃的。我知道了,我可不饶了谁?”钱氏的目光在儿媳、孙媳的身上来回的看了两圈。
汪氏、白氏一下子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