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宋福生只能叹一句,难怪从古至今都感慨慈母多败儿。慈母他家有了,严父就得他亲爹来当的。
“夫君,这是咱府上新请来的一尊菩萨。”樊杏花在西定伯府里,那是建了小观,亦建有小庙。总之,道家的、佛家的,那是个个不缺席。
对此,宋福生认了。
京都的风气就是这样。这些女眷们来来往往的,总要吃些斋,念些佛。这是表示一翻慈悲心肠。樊杏花得宋福生的话,那倒不爱去什么寺庙。既然不去寺庙,又想求一个心安。
这如何办?
办能是把漫天的神佛请进府里来。
要说信不信神,信不信佛?
宋福生自己都信的。毕竟,他一个重生的,哪还怀疑什么?
让发妻不去寺庙,那是因为这京都近郊的庙,除皇家的相国寺外。其余的地方宋福生瞧着沾上些污秽才是真的。
有些事儿真查起来,里面是一摊子的脏。可宋福生又不能做那一个揭开盖子的人。他有家人要护着,可没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念头。
一世清名他不要。
两袖清风他不沾。
宋福生只想做一个富贵闲人。
这一年,永治六年的科举。
宋晟安过县试、过府试、过院试,以禀生第十名的身份,那是得到秀才的功名。西定伯府在得到消息后,满府人人得赏两个月的月例银子。
在宋晟安从南边回来后,宋福生那是大大方方的把长子塞进国子监。
秀才名额,也不需要府上的国子监名额。宋福生让长子去考县试、府院、院试,除了想让长子学问扎实外。也不外乎,那是盼着孩子在考试之外,一步一步的走一个稳当。
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就是基础稳。
如果是小儿子嘛?宋福生就是另一个想法。那便是起步去国子监,也是可以的。毕竟,有兄长在里面照顾。这还能培养一下兄弟感情。
于是,宋福生是说到做到。宋晟安去国子监不久后,他就多一个差事。那除学业外,也多一个照顾弟弟的活计。宋晟乐给他爹一打包,也进国子监。就宋晟乐的年纪,那是拿名额硬塞进去的。
要说做学问?这是去学一学做人的学问。真是学业的学问,宋晟乐这一位少年郎,那还有的学。
永治六年。西定伯府一片祥和。
宋福生心中踏实啊。长子有功名在身。次子有长子教导。他这当爹的亲省。小女儿那儿,也是有发妻樊杏花的教导,那已经开始学一学管家之事。
总之,府上一切让宋福生觉得踏实、安生。
西定伯府是安生。
可朝堂上嘛,自然是一直的模样。自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这些年里,太子的位置做的稳。皇后的娘家出力颇多。可永治帝在位六年,这些年的施政已经表明这一位英明的帝王。
国朝稳固。些许的不和谐,也不过是一些人心坏了。有些人享受富贵还不满足,还想长长久久,最好是多攀一层楼。人心贪,难满足。
搁永治帝这等帝王身上,怕是会治一治。想治天下,首要吏治。说到底还是一些治人上头。官员不出问题,那不可能。
可若能少出问题,就是百姓大幸。
搁这时代里,就是一个人治。
天下太大。皇帝的权柄再重。治理天下还要靠官员。可偏偏太子的舅家那边为了夺嫡一事,已经是投入太大。于是,这里面的银钱消耗,太子的舅家不想自己掏老本,又想得从龙之功。这里面操作的事情就太多。
永治帝膝下非是一个太子,还有许多的皇子母族,那也是盯得紧紧的。东宫不出错倒也置,东宫自己再干净,那架不住身边人不干净。
太子的舅家,那跟太子也是一体两面。
于是,争端已起。
多少人心技俩就在这里面暗算来往,起起伏伏全是为着利益。
宋福生这边让西定伯府本本份份,老老实实不掺合。虽说,这让他在礼部侍郎的位置那是坐上就没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