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那有点大舌头的晋语,其他的很多习惯已经是变成了汉人的习惯,哪怕思想上也是在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
如果巴根不开口说话,如果巴根只是拿笔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那应该没有人会想到他是蒙人。
做为清朝入关前便入仕的大臣,马国柱首先要做的就是服从,既然清兵入关的事实皇家已经定下,那马国柱就只能是按照指令执行。
打仗嘛,不管是什么理由的打仗,死人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即便那时候的马国柱,真的还记得和巴根之间的约定,哪怕马国柱是当时的清太宗皇太极,他也一样是避免不了各家的死伤。
唯一能避免打仗死伤的办法,那就是清兵不要入关,大明也争气一点,老天也眷顾一点,人性也善良一点,可是这些东西,只是凡夫俗子的马国柱能做的了主吗?
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猪羊牛肉的人,不管地位身份如何,都是凡夫俗子。
看着清兵入关的时候烧杀抢掠,看着自己身边的很多汉人兄弟在战火中死去,知道自己的安达就在清营的巴根,便把这些账都算到了马国柱的身上。
其实马国柱所在的正白旗汉军,还确实不像满清八旗那么的野蛮。
可是这种事情只有阵营不同,绝对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再说,一别已经是多年的他们,即便是再此坐下来回忆过往,都不一定能做到像小时候一样心无旁骛。
毕竟是各有思想各为其主。
巴根好酒,巴根也好交朋友,且巴根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汉人兄弟,他们常常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就会在酒过三巡之时谈一谈家国情仇。
开始的时候,巴根还只是听一听大家说,可是随着这样的兄弟慢慢的在战火中死去,巴根就变了。
彻底变了。
现在的巴根,只要是听到汉人来此喝酒吃肉,他就会主动的敬上几碗酒,如果是汉人兄弟邀请他一起喝酒,他便会索性的将自己的买卖停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客就只能是离开了。
没有办法,这是他的规矩,他要和汉人兄弟专心的喝酒,谁也拦不住。
为了表达对食客的歉意,只要是上桌的酒肉,巴根一钱银子都不收,食客只要敬他一碗酒就好。
和朱达昌他们喝的这场酒,其实巴根并没有喝过瘾,关键是没有说过瘾,因为巴根发现这几个汉人不像别的汉人。
朱达昌他们根本不说清狗的残忍。
对时局更是只字不提。
如果不是巴根对朱达昌他们不够信任,只要桌子上还有人没倒,巴根的酒就不会停。
于是,虽然喝的有点晃悠却还能喝的巴根,在看着朱达昌他们喝不动了时,便感觉有点没意思的想去睡觉。
巴根喜欢喝醉酒骂清兵的滥杀无辜,巴根喜欢大家都喝醉酒一起骂清兵的没有人性,可是如果汉人不提这事,他一般是不会主动提及这种事情的。
因为如果汉人不主动骂清狗,他不敢确定和他喝酒的汉人的底细。
为什么巴根在和汉人喝酒前,一定会很破费的要将食客都请走,就是怕食客里边有清狗的奸细。
这样的巴根,应该是粗中有细的。
不过,朝廷是知道巴根的所作所为的,毕竟隔墙有耳,长此以往的,将这样的风声走漏出去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