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首先要理清楚根本问题是什么?
那么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根本问题是那掌柜的和马大人之间的矛盾。
而马大人和那掌柜之间的矛盾,更应该是家国情仇类型的矛盾。
现在那掌柜要在朱达昌身上泄私愤,现在朱达昌他们要反抗那掌柜的这种泄私愤,最终整个局面就变成了私人斗殴事件。
不过,即便是此时的朱达昌,也不会想到这么多。
想这么多也没有用。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有心思想那么多有的没有。
接下来,那掌柜的就变成了朱达昌他们的手下败将。
既然变成了手下败将,就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摆布。
不过,将那掌柜绑起来后,从朱达昌的嘴里知道具体情况的马静蓉,便是先将那掌柜松绑的询问了起来。
这样做的马静蓉,从心底里并不是在可怜被打败的那掌柜。
这样做的马静蓉,只是想为自己那崇拜的父亲问个究竟。
站在马静蓉的角度上讲,父亲马国柱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在马静蓉的内心深处,并不觉得自己的父亲如那掌柜所说的那么不堪。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位羊货店掌柜既然是马国柱的兄弟,那马静蓉一样是觉得自己应该是认识他才对,可是马静蓉也表示不认识这个羊货店掌柜。
这样的时候,大家便很是自然的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原来,在马国柱年少的时候,他有个一起玩耍的蒙族兄弟,这个蒙族兄弟叫巴根。
他们关系的磁铁程度,属于从小发誓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那种。
他们一起放羊一起吃肉一起玩耍,可以说除了睡觉的时候各回各家,剩下的时间基本上会待在一起。
等他们长大后,马国柱考得举人做了清太宗的官儿,巴根呢还是在草原上放羊。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慢慢的拉开了。
再后来的马国柱,便随清兵入关到处征战,而后来的巴根呢,也就入关在杀虎口附近的右玉卫开了这个羊货店。
在马国柱刚刚入仕为官的时候,他们兄弟之间有过一次谈话。
这次谈话的主题内容是,他们要永远做一个像草原一样心胸广阔的人,永远不做对不起良心滥杀无辜的人,哪怕巴根是蒙族人,他都希望入仕为官的马国柱,不要像雄鹰一样欺负弱小。
马国柱答应了,巴根也把这些聊过的话题记在心里。
至此以后,他们兄弟便再也没有见过。
马国柱的官儿是越做越大,巴根的生意是红红火火。
这样其实很好。
可是,整天的跟汉人混在一起的巴根,便也就越来越融入到汉人的习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