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莹莹老家在昌化,距离杭州100公里,周六一早,她从马家接回茵茵,开车直接过去,中午就到了。
大伯杜国威比父亲大6岁,还不到70岁,早年身体还算硬朗,05年出了交通事故,左腿断了,走路一瘸一拐,就此不太爱出门了。前年杜国威中了风,瘫在床上,像熬到尽头的蜡烛,一天比一天衰败。
每逢过年,杜莹莹全家都回老家住几天,杜国威一家也常来杭州。这一世,杜莹莹离了婚,和父母闹僵,过年就没再回去,托杜姗姗带了礼物。
镇子比记忆中陈旧不少,也没那么多人:杜莹莹茫然,才发现,现在是2010年,再有几年才发展起来。
父母兄姐都到了,亲戚朋友和邻居在家中穿梭、慰问,她站在门口,看看自己和茵茵的深色衣服,觉得还算妥当,拿起黑箍戴上,给女儿别上一朵小白花。
上一世,大伯也是这两天去世的,杜莹莹并没奇怪。
“人啊,这辈子,就这么回事。”陈秀英安慰痛哭流涕的伯母,“行了行了,总算走的没受罪。”
伯母憔悴的没法看,“昨天他想吃口饺子,我胳膊疼,说明天给你包,天黑就喘不上来气了。”
陈秀英也直抹眼泪,“国威是心疼你,省得你再受罪。”
照顾病人是很辛苦的,杜莹莹退出门外,走到女儿身边。
换个场合,三个孩子早就嗷嗷叫着玩“大富翁”,今天都被大人提醒过,老老实实待着。
年纪大的病人,家里或多或少有准备,大伯家的堂哥杜鞍山堂姐杜芳芳悲戚是悲戚,倒也还算镇定,把病历和拿药的单子给亲戚们看:“今年不太好,本来打算,年底去城里疗养疗养,和二叔聚一聚,没来得及。”
客厅的杜国志把脸埋在双手里,动也不动。老兄弟俩感情一直很好,连带妯娌儿女,几十年没红过脸。
新铺盖新衣裳新鞋子,棺木是60大寿就备下的,一家人嚎啕大哭,叠叠纸钱,接待客人,说着逝者的好话,傍晚精疲力尽地聚在一起,商量后面的日程。
“按照爷爷奶奶的旧例,停三天,周一火化,头七下葬。”堂哥看着日历,抹抹眼泪,“不年不节的,你们都忙着,别耽误正事。”
杜国志沉着脸,“我留下。”陈秀英自然跟着。
杜英山皱眉,“周一单位有个会,不好请假。”
杜国志摆摆手,“回吧,你们心意到了。”
杜姗姗是私企,没那么多死规矩,“我请天假,周一晚上再走,涛涛跟他爸先回。老三你呢?”
她已经给店里打过电话,请好两天假,“我周日走,茵茵要上课。”
大致时间定下来,堂嫂就去收拾屋子,准备留宿,杜芳芳带着丈夫孩子回家,留下杜鞍山陪着。“您也早点歇吧,对了,体检每年都得做,可不能耽搁。”
陈秀英忙说,“做呢,做呢,每年都做,查的细着呢。”
近两年,老两口的体检是在杭州最好的三甲医院做的,杜莹莹办的套餐,林林总总几十个项目,花费不菲,比往年找的体检公司详细得多。
杜鞍山又说,“二叔,我爸留下话,我妈跟着我,芳芳那边”
杜国志疲倦地摇摇头,“不说这些。”
杜莹莹移开目光:上一世,杜鞍山继承了大伯的房子和大部分积蓄,杜芳芳只拿了几万块钱。伯母和儿媳合不来,要跟杜芳芳生活,杜芳芳丈夫不同意,把自己母亲搬过来,家里鸡飞狗跳,最后离了婚。杜芳芳住回娘家,和母亲嫂子闹得不愉快,又舍不得孩子,心力交瘁,看上去比她大十岁。
当晚谁也没有心情,随便吃些,男人守夜,女人孩子天黑了便睡下了。
杜家祖业有个不小的院子,后来杜国志胆子大,有出息,到杭州做生意、开店,买房,杜国威留在昌化照顾老人,留守家业。
杜莹莹爷爷去世时,把房子留给杜国威,老物件一人一半。杜国志没什么意见:早年他做生意的本钱是从家里拿的,现在嘛,杭州房价可比昌化贵多了。
茵茵连续两年没在老家住过,有点忘记了,可见到大院子,又想起来了,在炕上打滚儿。
“茵茵,明天早早就得起。”杜莹莹盯着笔电屏幕,“作业做了吗?”
2010年的小学生不像后来“快乐教育”,从上到下减负,不许排名次不许说成绩,现在得写作业,常考试,老师也很负责。
茵茵理直气壮地答“写完了”,瞥着房门,想溜出去找表哥表弟,又不太敢。
手机振动,孟卓然发来短信,问,有没有要帮忙的,要不要来接。她回复“不用了,周日晚上就回去了。”
房门一响,杜姗姗进来了,对莹莹说,“找你弟弟去吧,半个小时就回来,不许吵到大人,啊?”
小姑娘高兴坏了,见妈妈没反对,一溜烟溜走了。
杜莹莹目光从大众点评网移开,有两位熟客说,奶茶不如以前的好喝。“干嘛?”
“你出多少钱?”杜姗姗搓搓拇指中指,“给我吧,明天爸妈统一给。”
按照礼数,葬礼礼金一般以全家名义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