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上李栋对青竹说过:“要是嫌院里太闹,想找个安静地方练拳,可以跟你妈说说。”
起初青竹没明白李栋的意思,但今天听邻居们议论和看他们的表情后,她懂了李栋的话。
白天在家时,青竹帮妈妈糊信封,晚上问妈妈:“有安静的地方吗?”
陈玉梅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知道是李栋让她问的,立刻明白了李栋的意思。
青竹站在院门口,确认这就是李栋住的地方,就跑来了。
见到李栋,她害羞地喊了声“师傅”,然后看到秦淮茹喊了声“师母”。
可她看见后面跟着的陈雪茹时,心里犯嘀咕。
她记得李栋和秦淮茹结婚那天,这个漂亮阿姨也在场。
她想起有人叫她“陈老板”,一时不知怎么称呼,正在犹豫时,陈雪茹先说话了:“你是青竹吧?听你师傅提起过你。
既然叫淮茹师母,就叫我师娘好了。”
青竹愣了一下,看了看李栋,又看了看秦淮茹,最后看着陈雪茹。
她犹豫了一会儿,甜甜地叫了声:“师娘!”
陈雪茹听了乐得合不拢嘴,拉着青竹进院子,边走边说:“没外人的时候这样叫没问题,有外人时还是叫我陈姨,记住了吗?”
青竹点头答应,乖巧地说:“我明白了,师娘!”
陈雪茹笑着夸她:“哎,我们家青竹真聪明。”
进了院子,青竹偷偷瞄了瞄秦淮茹的脸色,见她对之前的事没什么异议,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其实秦淮茹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这么大个院子平时就他们几个,有时觉得冷冷清清的,如今多了个青竹,倒像是多了一个伴,两人挺欢喜。
青竹一进院子就看见取暖器,眼睛瞪得老大。
尽管秦淮茹和陈雪茹让她住前院,可她在院子里溜达一圈后,还是挑了后院一间房。
这让秦淮茹和陈雪茹有点纳闷,不过她们也知道青竹这丫头倔得很,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也是她的长处,练拳的时候特别卖力。
自从开始练拳,青竹只要一闲下来就跑到南锣鼓巷帮陈玉梅糊信封贴补家用。
要是没空去那帮忙,就窝在荷花巷后院里练拳。
她才十一岁,过年也不过十二岁,却像个大人似的。
接下来的事果然如李栋预料。
看到娄振华和陈老爷子家的取暖器后,邻居和朋友们都想装一台,纷纷找上李栋。
李栋也没客气,给陈老爷子这边的人全按两百万一套的价格卖,算友情价。
而娄振华那边找来的尽是些商人,还不止是小摊贩那种,能让他开口帮忙的,那都是身价不菲的人物。
李栋给他们全按五百万一套的价格开价,觉得这价钱很合理。
五百万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好几年的收入,但那时贫富差距比后来的时代还要大。
几年后,公私合营风潮袭来,资本家的钱袋子慢慢瘪了下去。
经历了一系列清洗之后,有钱人有的被打倒,有的远走他乡。
而现在,这种变化还没开始呢,中产阶级少得可怜,真正的大款们依旧腰缠万贯,五百万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李栋干了几笔生意后也赚了不少,但他觉得赚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结交人脉。
圈子内都知道有个厉害角色,搞了个很实用的东西,别人想模仿都没辙。
关于他的传闻也渐渐流传开来。
李栋常去红星机械厂,在一次废料仓库里,他发现一辆落满灰尘的边三轮摩托。
从灰尘厚薄来看,这车早在这儿停了很久。
娄振华见李栋对这车有兴趣,就说:“这车解放前就有了,当时还能跑。
不过你也清楚,那会儿大家都低调过日子,谁敢张扬?就一直放这儿,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