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民歌手的歌真低俗,没有一点艺术价值,多学学人家的《后来》#音乐要有格调#
最离谱的是出道十年只有一首成名曲的马鲲,也跳出来蹭热度:
「专辑销量高又不代表歌好,跟《后来》比简直就像泡面和牛肉的区别#支持高雅音乐#」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杨林。
这些业内大V不约而同地捧《后来》踩刀郎,场面诡异得像是精心策划的营销。
"杨总,"
赵磊小心翼翼地问,"这是我们安排的。。。?"
"我也想知道。"杨林皱眉。
他都怀疑这些人是不是自己花钱请的水军,根本没联系过这些人,甚至都不认识他们。这种一边倒的站队,反倒让他感到不安。
刷新页面,更多音乐人加入战局。
令人玩味的是,所有批评刀郎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拿《后来》当正面例子,仿佛事先商量好的一般。
"这不对劲。。。"杨林喃喃自语。
前世刀郎确实遭遇过类似围攻,但《后来》的创作者应该也在被贬低的"网络音乐人"之列。
如今这种捧一踩一的局面,反而把蜜林传媒架在了火上。
张影突然惊呼:"杨总,刘瑛发微博了!"
屏幕切换到刘瑛的微博主页,最新一条是十分钟前发的:
「音乐没有高低贵贱,能打动人的就是好音乐。#尊重每一种风格#」
这条看似中立的表态,实则暗挺刀郎。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有赞她大度的,也有骂她装清高的。
"刘瑛人呢?"杨林问。
"在录音棚练新歌,"
王姐回答,"要叫她过来吗?"
杨林摇摇头:"不用,她做得对。"
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保持独立态度比盲目站队更明智。
他继续翻看微博,发现这场论战已经蔓延到整个网络。
贴吧、论坛、QQ群,到处都在争论什么是"好音乐"。
有趣的是,普通听众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刀郎,而业内人士则大多站在爱鑫觉乐·拉坤那边。
"杨总,"
公关部的小李犹豫地问,"我们要不要发个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