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满腔的悲愤和疑惑,想要等到媚娘过世的那天问询出来,却又比谁都知道,帝王之路上只有成王败寇的说法。
他没有这个问罪的资格。
面对父亲,他更只剩下了无尽的后悔与心虚。
这要他如何开口去说!
“你连这个都说不出来,也难怪丢了江山!”李世民恨铁不成钢地又往李治身上看了一眼,直接转向了与李治同来的人,“他说不出来,你说!”
“我……”李贤只憋出了一个字,便望着祖父威严的眼睛,卡壳在了当场。
他该怎么回答?
他恐怕比李治还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难道他要说,是自己先不知天高地厚地接过了北地平叛的重任,结果非但没能像阿姊一般在军中建立威信,反而被敌军所俘虏,以至于脸面丢了个彻底。
若是他自此和李旭轮一般,彻底放弃皇权的争斗,做个安逸的宗室亲王也就罢了。
偏偏,他曾经当过太子,享受过未来天子的崇高地位,根本不舍得重新归于平凡,就这么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取死之道。
他甚至没法因为父亲和他同样是输家而庆幸,谁让生前之事根本没能因为身死而翻篇,反而……变成了公开的展示。
李唐的覆亡他绝对要负不小的责任,他又怎么敢说!
他也比谁都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再慢一点,千万不要放到他的那一出。
但他和李治同样沉默不言还避开视线的表现,可以说已经给李世民一个答案了。
这等担负不起重任的样子,更是让人说不出的恼怒!
“他们不愿意说,我还怕听到什么弄虚作假的答案呢?反正天幕自有真理,何必非要等他们的回答。”
吕雉扫了眼李治,又往刘邦的身上多看了两眼,总觉得那位天幕中真正的主角,可能走的是一条远比她的猜测更有意思的道路。
那个人,对于她身在地府多年依然有所困扰的问题,可能也已给出了一个真正的答案。
既然如此,确实不必听李治怎么说了。
已经成为输家的人没有发言的权力!
也不知道该不该算是巧合,天幕并未吝啬于篇幅地将视角切到了高丽之战后,那场在皇宫之中的庆生宴会。
更准确的说,是那场投壶的比斗。
其中的一方,已全部魂归地下了,而另一方,倘若并未猜错的话,应该还全都活着呢。
简直像是预言一样。
这两方的命运,也显然是自公主封官的破格之后,开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平阳也格外欣慰地看到,安定在母亲的支持下,得到了战功应有的封赏,却并未满足于此,并不打算像是寻常公主一般留在宫中,而是重返了辽东。
“这孩子……哪有说自己天生和那里有缘的。”
战场上杀伐果断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她还只是个孩子,现在倒是将年龄的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
但平阳看着这一幕的时候,却实在没有工夫去看李世民和李治那头的低气压,而是下意识地顺着安定的举动去想——
倘若她也能像是安定这般,选择离开对她限制最大的都城之地,前往一个偏僻却又能造成影响力的地方,会不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
但又或许,她还是比对方少了一些东西。
在李唐的前期,还远不到军事上非要她来议事,被放在最先被考虑的位置,她的父亲也从未在那等军国大事面前,说出“让平阳也来”这样的话。
她也少了安定几分没脸没皮的胆魄,做不到如她那般,直接以“畏罪潜逃”的方式,同时拿到给下属的官职敕封和一个早日前往辽东的机会。
有些人的成功,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