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观影体(2)◎
时隔十多年,幼童变作成人,声音自然会大有改变。
以英国公的身份,能见到的人更不知凡几,也很难记住每一个孩童的声音。
但有一个人不一样。
武清月,或者说是对于英国公来说的李清月,早在年岁尚小的时候便已插足政事,在洛阳被确立为东都之前,还担负起了修建洛水河桥的任务。
彼时他虽不曾如刘仁轨一般担任安定公主的老师,却也因为好奇于这孩子的表现对她多有关注,又怎么可能忘记她的声音。
也正是认出了这个声音,才让他突然一阵发凉。
如果说先前的钟声,代表着新朝代的诞生,那么现在忽然出现了安定的声音,又代表着什么呢?
但当天幕还在继续的时候,他根本来不及问出这个问题。
眼前虽还没有真正的画面,母女交谈的声音却清楚地传递到了在场众人的耳朵里。
那是一场有关科举改革的讨论。
从对考生籍贯的考量,到考试的门类,到考试的公平。
隋文帝杨坚就听得有些入神。
进士科一改汉朝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正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创举之一。
隋朝灭亡于隋炀帝之手,最终被李唐所取代,他在地下也格外欣慰地看到,这个制度并未因为王朝更替而消失,而是被继续沿用了下去,还在一步步完善。
但更让他惊讶的,是那句糊名的提出!
“将考生的姓名全部封存藏匿起来,便能以最公正的方式选拔良才……”
这话看似简单,放在他们这样的人身上,却未必能这样轻易地说出来,而现在却出现在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女子的嘴里。
“她是谁?”
或者说,她们是谁?
杨坚下意识地转头去看,毫不意外地看到李世民略有恍惚的视线。
如今距离唐太宗李世民过世,还只有二十多年。若是新朝的诞生有迹可循,他应当知道那天幕中人的身份。
当然,此刻在看向李世民的,也并不只是杨坚一人。
地府交通往来便利,生前有身份的人为了方便分享消息,也大多聚居在这地下“都城”中,因为这出意外响动而来的不在少数。
但知道是一回事,能够顺利给出答案却是另一回事。
李世民怔怔地看着那依然朦胧无光的画面,隐约想起那个声音在作为他的妃嫔之时所说的话。
那已经是相隔有些久的事情,甚至想来都有些不太记得清了。
他也确实无需记清。
对于一位有着开创盛世功业的帝王来说,后宫妃嫔需要做的事情便是为李家绵延子嗣,效仿长孙皇后行事,而不该有太多的主见。
偏偏有些人的聪明与野心,仿佛是天生就写在脸上的。
而这样的一个人,既然本就是因他意欲施恩于臣子才会进入后宫的,便实在难以得到高升。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李治继位之后地位不断得到飞跃,甚至在今日展现于众人的天幕之下,已经是这样一番讨论政事的口吻!
他干脆岔开了话题,朝着身旁战战兢兢的李弘发问:“你妹妹平时就是这样说话的?”
李世民目光凝重。
或许身在交谈之中的另外一个人没有发现,现在天幕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却让人更容易发现,那个孩子说话的方式,实在显得过于早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