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林如海深深叹气,他把老太监扶起来,又惨笑一声:“苏公公啊,您也知道,我林家虽乃书宦之家,世袭列侯,却也清廉方正,一心把那圣人书读尽,只当治世的重臣,不当妄上的权臣。”
“您老实说,我这盐科御史是不是在任期上有什么事情干的不妥,让太上不满了,才会招致如此灾祸。”
“万万不是,万万不是。”苏公公看到林如海的惨笑,他连忙道,“太上皇正是器重您,才会委您行此大任啊。对于小太子,陛下只求把他平安养大就好。只要他还活着,余下的什么糊涂账,只各看天命,绝不会牵连到林大人您身上。”
林如海摇摇头,他深叹气道:“此事甚大,待我想想。话说回来,太上皇如何谋划,这位……”
林如海停顿。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位废太子的孩子。见状,苏公公体贴道:“这孩子曾名嘉言。既是交付给了大人,大人可另取名字。”
“这…”
林如海一时怔住。他万万没想到苏公公会这么说,再三踱步,忽瞅见后宅的水榭,脑海中不经意间浮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念头。
他猛然转头问:“苏公公,你如实交代,太上是不是知道我这两年来内宅新得一女,故才特意让我来办此事的。”
“啊?还有此事?”苏公公愣了一下。他也迅速反应过来林如海的意思,连忙道:“不不,这真是巧合,京中断然没有任何人知道知道此事,就在您提起之前,我也不知道啊。”
“但确实可以用巧合办成此事。”林如海沉吟,“关于太上皇托付之事,我与贱内需商讨一番,若公公不嫌弃,便先在府内住上几日可好?”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苏公公连忙道。顺着林如海的话语识趣地退了出去。
见苏公公出去,林如海赶忙把夫人贾敏请了进来,将苏公公与自己所说的事情通通交代了一遍。
贾敏眉头紧皱,她琢磨了一番后,接过林如海倒的茶,柔声询问:“夫君的意思是?”
林如海说:“我看那孩子年纪不大,不如和玉儿凑一对双胞胎,也好瞒天过海,了结此事。”
书房里一时沉默,半晌后贾敏开口道:“夫君既然已经有所打算,那这么做便是了。夫君沉默,不知道是在顾虑什么?”
“果然还是敏儿知我。”林如海长叹,“我只在想,玉儿和那孩子都已经两岁多了,虽然确实年纪尚小,不曾多见过外人,但至少你母亲那边,还有府内下人都是晓得的,口风易变,世事难改,如果真这么做了,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出漏篓子呢?”
“别说这种丧气话。”贾敏轻嗔,她沉思道,“我母亲那边倒应是容易,毕竟他们离得远,也不甚了解林府的情况,我同哥哥母亲修书一封,此事未必干不成。”
贾敏说完,夫妻共同沉默了一会。
半晌后,林如海叹道:“让我想想…对了,苏公公送来那孩子现在状态如何?”
“已经给嬷嬷安置了。”贾敏说,“说来倒是奇怪,我把那孩子给嬷嬷时,他不哭不闹,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知道我在说什么似的。”
“那毕竟是皇家的孩子。”林如海叹道。他凑过来,问贾敏说,“苏公公既说那孩子名唤嘉言,我是断然不敢给他改名的,只是这名字也不能唐突直用……”
贾敏说:“既是如此,夫君为那孩子暂起一个表字,名表互换,日后若有什么变动,改过来就是。”
林如海揽过贾敏,把对方罩入怀里,柔声道:“所以我正是想请夫人一同为我出谋划策。”
贾敏愣了一下,轻轻拍了林如海一下,笑道:“我就说你平时最有想法,怎么还想不明白这个事情,原来是打着这种主意。我想想…”
贾敏沉吟不久,就拿起书房的毛笔,蘸着茶水在案上写了两个字。
林如海低头一看,赞叹道:“怀瑾?…怀瑾带玉,既暗示了这孩子的身份,又和玉儿相连毫不突兀。确实是好名。”
贾敏但笑,并不附和。
既然决定已经落下。林如海也不含糊,他当即找管家过来,叫府中上下从此改口,又叫了下人,修书一封派去贾府,隐过诸多内情,只说林夫人其实是生了一对龙凤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