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侍郎姓高,略有些年纪,胡子黑白交杂,眼神却清明,看着十分精神。
高侍郎捋着胡子围着我打转,细细看过一圈后笑吟吟说:&ldo;这孩子瞧着珠圆玉润的,怕是从前也没吃过什么苦吧,办过差事否?&rdo;
我攥着手如实回道:&ldo;回高大人,小人从前在家里读书,不曾办过什么差事。&rdo;
高侍郎笑笑,也没说什么,只继续打量着我的脸。
夏九州懒洋洋倚在太师椅里,背过身抱着椅背笑道:&ldo;与你说了,舟儿与我一道读过十年书,虽称不上天资聪颖,但也小有些文采,字写得也不错。&rdo;
我张了张嘴不敢驳他,只苦着脸摇了摇头。
高侍郎颔首道:&ldo;左大人的儿子,文采我倒是不担心。&rdo;他琢磨了半晌突然笑起来道:&ldo;你不如跟着钦天监吧,他那里寻常都是闲差,轻松也自在,只是赏银少一些罢了。&rdo;
我心下着急,结结巴巴说:&ldo;不、不要闲差,小人要攒银子给九州哥哥娶媳妇用的。&rdo;
夏九州气恼极了,怒瞪我几眼,高侍郎错愕半晌却是哈哈大笑起来,点了点我的脑袋说:&ldo;这蠢小子,什么话都敢说。&rdo;
我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用求救般的眼神看向夏九州。
夏九州挠挠头苦笑道:&ldo;高大人见笑了。&rdo;
高大人笑停了方说:&ldo;这样吧,你既然字写得不错,我把你派给公孙侍郎,他从前在尚书院任书吏,如今在典司院负责各项庆典事宜,院里领的打赏属他最多,只是这差事也辛苦,经常要熬大夜,你可撑得住?&rdo;
&ldo;撑得住撑得住。&rdo;我忙不迭地点头。
高大人又嘱咐了我几句,与夏九州再寒暄一阵后,叫人领着我去见公孙侍郎,夏九州今日休沐,领我办完了事情也要回去了。
我跟着那名杂役在院里走了许久的路,在西侧楼宇见到了公孙侍郎。
他如今方二十六岁,已经在宫里办了十多年差,十五岁就荐官入朝在尚书院任书吏一职,两年前调任典司院任四品侍郎,他家中有许多人在朝为官,他虽年轻却一路顺风顺水。
我
在典司院办差的几个月里,多半日子都在院内跑腿,或是沏茶倒水,或是递个东西传个话,无甚要紧的差事。
父亲知我性格温吞内敛,不会与人龃龉,只怕我过于木讷冲撞了人不自知,休沐回家的几日,父亲问过几回,得知我如今同僚都是好相与的,便放心了许多,后来也不再多问。
倒是母亲见我办差辛苦,每月多拨了二两银子给我,大哥如今读书苦闷,二哥风头渐盛,母亲也比往年沉静了许多,颇有些郁郁寡欢。
入夏后的某一日,公孙侍郎把我叫去议事厅,给了我一沓红纸与笔墨,又给了几张喜帖与喜字,叫我照着样子临摹几张来看看。
我兀自坐在窗边写字,时不时望一眼窗外风景。
公孙侍郎坐在长桌前与几名司吏吃茶说话,似是在谈论太子议亲的事情。
公孙侍郎剥了个石榴,分了几瓣给司吏们,慢条斯理说道:&ldo;太子殿下如今已经二十二岁,还不结亲是有些晚了,按照礼制,该先迎娶太子妃,再娶侧妃,如今先迎侧妃,这礼制上错了不说,规制上也不知该按什么来办。&rdo;
程尧司吏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些暧昧神色说:&ldo;宫中传言满天飞,有说是准太子妃身子骨不好,中宫那边正在犹豫,也有说是太子有了心上人,不肯娶这位准太子妃,总之这门亲事还有的磨。&rdo;
公孙侍郎拿石榴皮砸了他的脑袋,恼道:&ldo;少说三道四,小心脑袋搬家。&rdo;
程尧笑笑,又叹气,眉宇间染上一丝愁绪:&ldo;侧妃是刑部太尉的嫡妹,太尉大人是朝廷重臣,风头一时无俩,规制是规制,实际操办起来许多细节得咱们自己揣摩,原本若是太子妃先入门,按照规制降三成即可,如今倒是难办,过于大操大办未免将来太子妃难堪,若是清俭又丢了太子与太尉的面子,总是为难。&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