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呜。”
得,这回垮了脸的,还得加上个薛三娘子。
二娘含笑注视着弟弟妹妹,因为她赶上薛府全盛时,早已经是开过蒙的,加上她小时候常在薛父跟薛至清跟前,被父兄保护得最周全,也被薛家家风熏染得最彻底,是以对她而言早已能做到识文断字。
一场午饭以全家团聚开始,又以薛三娘跟薛四郎的哀嚎告终。
下午新料子装机开始织造。
云姒华给两位隋家新嫁娘织的裙装,在国潮复兴的华国不再少见,织金马面裙。
后世有合金出现,织金用料其中最重要的金线便有了平替,早年在古代,金线就是货真价实的金子所制。
金尊玉贵,华美无双。
如果说银子是把钱穿在身上,形容真正的织金,就是将好几套民房穿在身上,也是不为过的。
金线与银线的制作方式相似。
先将金打成金箔,再将金箔贴在纸片,把纸片切割成极细如丝,云锦的原料之一就是这样来的。
那金线又是怎么织进云锦的呢?
便要利用到文刀,文刀的形状细长,很像学堂里所用的戒尺,内里有道豁口,里面装着金线。
织手引文刀里的金线入纬线,按照织出花纹的纹样把金线挑进去,再用框板把织物打实。
几句话能描述清楚的工序,但放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得就是千丝万缕,好在织金裙只在裙摆跟裙中幅处有花纹图样的安排,其他地部部分跟普通织绸方式无差。
赶赶工,说不定这两条嫁衣裙子还能提前完成几日。
三娘自有过织错重拆装丝线的教训以后,再织造时真正做到了全神贯注,没再在提花方面出过岔子。
并且三娘也有自己的优势,她虽才只有十二岁,但是活泼有力气,拽花时从不含累,记性也好,想记的东西一学便会,有时云姒华隐隐还觉得自己这具病怏怏的孱弱身体力不从心,羡慕她的满身活力。
林嬷嬷心细自不必说,她没在织工上出过错,只是她毕竟岁数稍长,眼神不如年轻人,有时还要眯起眼睛才能看清楚到底应该用文刀挑起哪根线,光线暗时,她做工就有些费时。
云姒华从不催她。
她知晓林嬷嬷心里有数,自家现在指着这织坊过活,既然林嬷嬷已很努力跟随年轻人的节奏做事,便无须谁再提点什么。
云姒华性格使然,她不做多余的事。
锦绣华衣寸寸见长。
腊月二十九,织金锦缎下机,比预计工期竟提前十日。
金线用光,金子还剩五两,两身嫁衣衣料备办完成,云姒华唤林婆子用布仔细包裹好衣料,再吩咐林大雇车马准备出门。
起先林大还以为是他们母子要去给隋百户府上送货。
雇来车马之后,却见到云姒华跟家里孩子们都已收拾得体面妥帖,齐刷刷地站在薛府门口等车。
林大懵了,挠挠头:“大娘子这是……”
云姒华微笑。
她牵着的薛四郎放开她的手,上前几步蹦上马车,嬉笑道:“休说那么多啦,上永州,赶大集,去买全套的三国面人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