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时,她额外叮嘱,给沈寒天的那一封走最快的水路,而给沈夫人的,则慢慢跟在后面就成。
办完这些,丹娘就盘点着回程的事情了。
这一日,有一不速之客登门了。
却是原先与丹娘不期而遇,又一道回云州的李三奶奶汤氏。
“好姐姐,你来了。”丹娘忙迎人进来,又命人上了好茶好果子,“原本回来就想亲自去府上拜谢姐姐来着,感谢你这一路上的帮衬照顾,却不想府里的事情多到不行,可怜我这么年轻,便是想顾虑周全都不容易了,根本抽不出空来。”
“你要忙着祭祖,又要忙着打点庄户上的事情,一时间忘了也是有的,况且我这儿又清闲的很,没什么要紧的。这不你忙完了,我索性就找上门来与你说笑,还望你这位侯夫人莫要与我计较才是。”汤氏也跟着笑道。
“哪里话,姐姐请坐。”
汤氏向来不是个扭捏的性子,见了丹娘,她索性就有话直说了。
“不知你何时启程返京?我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我夫家有个侄子,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自幼启蒙,承蒙祖宗保佑,竟也是个读的进书的,全家上下欢喜得跟什么似的。这不,托人在圣京寻了个书院,就要送他过去呢。”
汤氏呷了一口茶,继续道,“可惜,我那嫂子是个身娇体弱的,每日能从床上爬起来就算不错了,哪里能陪着儿子一起过去?我那大哥却也离不了,家里家外都靠他撑着呢……”
“我就想,若是能搭上侯夫人你这一趟的东风,顺道将这孩子送去圣京,那便是再好不过的。”
汤氏说着,微微一笑,“那一日你我一同回来,我家里就知晓了我与你的这份交情,便托我过来说句话。”
“这有什么难的,多大的小子了?”丹娘又问。
“十五六了,个子可比我还高呢,是个听话懂事的。”
“无妨,我这一行人多得很,照应一个孩子还是忙得过来的。”
“不需要你照应,他父母自会安排好跟着伺候的小厮、书童什么的,还有个一直跟着他的奶母,另外还有个有经验的管事。”
汤氏说得快活,“只是想借着与你一道,他们夫妻二人也安心些个。毕竟……这一路北上,路途遥远。”
丹娘点点头:“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放心不下,也是正常的。”
话音刚落,她又话锋一转,“说起来,还有一事我想求姐姐帮我。”
“好说,你只管说来,只要我能帮上忙的,在所不辞!”汤氏就喜欢这样有来有往,请她帮忙,比请她吃饭还叫她开心,这两句说得是眉飞色舞,快活不已。
“那我就直说了,我刚经手的庄子附近有一翠峰山,不知那一片山头可有主了?”
“你问这个,可算问到人了。”
汤氏忙笑道,“那一片山头的主人可是与我娘家有生意来往的,我小的时候他还抱过我,我管他叫一声叔伯的。”
“这些年这位长辈年岁上来了,偏几个儿子又不中用,那些个家产败的败、卖的卖,也不剩下多少了,最最拿得出手的,怕也只有这么一座山头。”
说到这儿,她语气有些晦涩,“不过……他是个倔脾气,性子犟得很,这山头又是他最中意的产业,怕是轻易不会让人的。”
丹娘有些失望,不过这也在原先的考虑之中。
略抿嘴一笑,她很快就放了开来:“多谢告知,既然有主了,那我就歇了这个念头。”
两人又说笑了一番,汤氏留下了一包上好的干货做礼物,这才告辞离去。
大约今日是个很适合客人登门的日子,送走了汤氏,到了傍晚时分,门房又来通传了。
这一回来的,却是丹娘很陌生的一个人。
一身粗布,头戴荆钗,可面上温婉宽厚,虽已经不再年轻,但却别有一股淡然的气质,叫人心生亲近。
丹娘莞尔:“我们……是头一回见面吧?不知这位大娘找我何事?”
她福了福:“见过侯夫人,我是……狗福那孩子的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