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提人殉和缠足的事,论人殉朱标还好好活着,自己也还没死,殉葬还早着;论缠足,明初本就还没普及,朱元璋就算下令命妇缠足也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朱元璋想要看到女人的价值,看到天幕上所说的“才女”是否真得能给一个王朝带来实际性的用途。
他嘴上没下令取消,
但是从实际用途的比赛出发,已经开始有了技术行业比拼的启蒙。
所有的比赛都是官府出面,这让朱元璋觉得民间人才依然在官府的掌控之下,最后的人才要面圣,在应天府举行比赛,他要亲自去看着,相当于人才都是“天子门生”。
只要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下,朱元璋就觉得还是能接受的。
朱元璋能接受,朱棣却不能。
“民间的确有盗窃尸骨之事,还有打旱魃。目前时间短暂,各地还没有统计全面,仅仅应天府附近也有为数不少。”
朱棣听到官员汇报最近刚刚统计的地方上的男女比例,深深觉得头大。
“男女比例多少?”
“百姓都说没有溺杀女婴,但是新生儿L依然男多女少。”官员统计之后也觉得触目惊心,“目前差距也不大,是3比1。”
这还是明初刚立国,就已经三比一,那再往以后怎么办?
“传令下去,废除人殉,废除缠足,严厉禁止溺杀女婴,日后无论生男生女,官府都给一样的奖励。”朱棣雷厉风行吩咐下去,“把给节妇烈女的赏赐收回,鼓励改嫁,鼓励自食其力。”
反正祖宗之制他盖得多了,连继承人都改了,还有什么不能改?
一想到不知所踪的继承人朱允炆,朱棣脸皮就厚了起来。
没错,还有什么比江山更重要更大,他江山之主都改了,还有什么不能改?大臣们再哔哔,他就带大臣去殉葬!。
在民间,王相之母刘氏走进了贫民才居住的住宅区,看到了平日没有见过的另一种女性的生活。
她看到了一位主家对着帮自己洗衣服的女人各种鄙视辱骂,那女人明明不是下仆,只是临时出钱洗衣的小工,却丝毫不反抗。
刘氏奇怪了,询问:“你为什么对她这么不好?”
“她是改嫁的女人,不知羞耻!”主家同样是女人,尽管也看过天幕,思想却不是一时半会就改过来的。
被骂的女人默默垂泪,还要被主家嫌弃脏了自己衣服。
等主家拿着衣服离开,女人对着刘氏的关怀,眼泪哇地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家里老娘生病,官府给我米粮既不够我一家六口人吃,又不能给我老娘治病,我总不能不管她让她活活病死……”
原来女人家中不仅有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同样去世的大伯家的四个孩子,还有一位病重的老母亲。
这种情况下,她守节依靠官府发的米粮根本吃不饱,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孩子都很小,还没成丁,也没有丁口田,她唯一能做得,就是趁自己还年轻有几分姿色,改嫁给他人帮自己一起养一大家子,再接一些洗衣做工的粗活挣点钱。
女人一边跟刘氏吐苦水,一边熟门熟路地去买药。
刘氏看着女人刚刚挣到的钱全花在买药上,还倒贴出许多,心里更加沉默了。
刘氏看着女人回到家中熬药,却被儿L女们冷眼相对,还被母亲痛骂:
“让我死也比让你丢人现眼好!”
刘氏忍不住替女人说话:“天幕已经说了前朝后世女子都可以改嫁,只有本朝才……”
“你也说了,本朝依然不允许改嫁。我不是自私,我是怕她过得太难!”老人看出刘氏不是属于这片贫民区的女人,耐心解释:
“我也是女人过来的,我能不知道她改嫁之后过得怎样?还不如让我死了,让她老老实实守在家里,等什么时候大家都不缠足不守节,她再改嫁也不迟。”
刘氏再次沉默了。
对百姓而言,尝试新事物的成本太高,一不小心就会被当做忤逆祖宗规矩的人处死。
只有整个社会都变了,所有女人才敢变。
刘氏想起自己手中的笔:那么她是不是可以重新写一本书,来改变现在百姓依然不愿意接纳的风气?
清朝时期,玄烨一条条的政令发布下去。
“天幕说明末清初出了许多女名医,让人迅速汇集统计。”
“还有那些优秀的女纺织家,都记下名字了吗?派人去寻找,给予赏赐诰命,朕要重用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