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居然依旧顺着史从云的预料发展,周军禁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争经验丰富,加上裹挟之前连战连胜的士气,一路将蜀军打得溃不成军。
蜀军防御重镇武威城北面的营寨接二连三被周军拔除。
之后的几场战,史从云每次披好三层甲,在十几名亲军拱卫之下亲临前线“指挥”。
其实实际的战术安排都是邵季在做的,史从云的作用更多的是打着大旗,让士兵看见他在那,以及调度各军部署,人员调换,保证后勤,让大军每天打完仗有粮食吃。
同时一天到晚死死盯着前方战事记人,把能打的往上提拔,不能打、不敢打的滚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他自己都没太在意的举动,却意外让控鹤军士兵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将士和士兵争先恐后,甚至有好几个指挥都不坐镇后方了,直接带兵冲上去砍人。
面对这样的周军,蜀兵更没法招架,沿着嘉陵江一路往南溃退。
经过一天的强攻,他们再次攻破蜀军在武威城北面的第五个营寨。
史从云率领的周军势不可挡,连破五个蜀军营寨,让蜀兵十分惧怕,后面的营寨抵抗开始没那么强烈了。
又经过五天的战斗,周军已经连破蜀军八座营帐,沿着山谷推进到距离武威城十几里外的黄花谷!
期间斩首蜀军六百七十多人,俘获一千四百多人,周军自身只有二百多的减员。对蜀军的杀伤最多是在第一次夜袭中造成的。
接连的胜利让指挥和士兵们各个士气高昂,骄傲无比,高呼蜀国不愧是鼠国,都是一群鼠辈,没一个能打的。
这时候理智的反而是史从云了,他一开始也很膨胀,想着就蜀军这战斗力,直接和众人杀到武威城去岂不是易如反掌。
不过他很快想起初入大梁城后那个教训,又想到他脑海里记得的历史上那些名将,什么白起、卫青、霍去病、李靖、苏烈、岳飞、哲别等等
和人家一比,自己这杀几百个人的小胜仗算得了什么,这点微小的战功,凭什么就飘了?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这么一比顿时脑袋就冷静下来了。
也发现问题。
他们虽然连战连胜,但因为进军速度太快,后方的后勤部队已经逐渐跟不上了,罗彦环已经向他反应过这个情况,只是当时一直在赢,史从云觉得没关系,反正可以抢蜀军粮草,就没放在心上。
回神之后才觉得心惊,粮道可是大军的命根子。
于是在黄花谷,史从云不理会众将意见,力排众议要求大军停下休整,众人虽有些不满,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河谷的地形都是嘉陵江塑造的,有些地方狭窄,通过困难,就会成为大军驻守的地方,有些地方宽阔,则其中就会有村落城镇。
在黄花谷附近,嘉陵江有一个s形大弯,水流变缓,河谷也变宽,但两岸高山依旧高耸,只是坡没那么陡峭了。
这也是史从云为何要在这休整的原因,宽阔的河谷能让大军聚拢而非排成一字长蛇扎营,更安全。
二来从此地往南直到武威城,河谷随着嘉陵江水流变缓越来越宽,地势开阔,许多地方都超过百步宽,已经足够一定规模的大军展开了。
甚至有些水流缓慢的河滩,都能有一里宽。
如果再冒进说不定有危险,史从云胆子没多大,怕死得很,始终记得这一带蜀军兵力有两万五。
在狭窄地带他们还有以少胜多的把握,如果在开阔地撞上,对方大军得以展开,靠人数就能把他们包围,打侧击,打绕后就能将他们击垮。
所以再从黄花谷往南,他选择谨慎。
当天傍晚,史从云和王仲、邵季、董遵诲等人登上东面山坡,眺望地形。
黄花谷是一个三岔路口,往西还有一条小道可以去唐仓镇,往南就是重镇武威城
史从云越看越觉得这地方很重要,他都开始幻想起蜀国会这么迫害他了,想着想着突然菊花一凉。
“噫”史从云对身边的邵季、王仲说到:“如果我们继续往南,蜀国派兵从唐仓镇来这抄我们后路断粮道怎么办?”
众人听了相互看了一眼,随即有指挥道:“蜀人没那胆子,他们见我们就败,怎么敢打得这么大胆。”
“咱们一鼓作气打到风州去,还怕他们在后面搞小动作。”董遵诲插嘴。
史从云听了没表态,继续俯视远处的三岔路口,心中惴惴不安,对于关乎性命的事,他从来就考虑得不简单。
不过史从云并不知道,在河谷南面,武威重镇后方,周军势如破竹,数日内连破八个蜀军营寨给后蜀带去怎样的震动与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