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还存在野生牡丹品种“大花黄牡丹”。从唐朝之后,日本遣唐使把牡丹引种去日本,一开始种在寺庙,后来扩散到民间。】
【欧洲人最早没有牡丹,是通过华夏的瓷器和刺绣才看到牡丹,到18世纪才真正拥有牡丹,怎么拥有的已经不想说了。
18世纪,欧洲“中国热”,中国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8世纪末华夏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然后是大清亡国,牡丹怎么被引种的知道了吧。】
华贵的宫廷里,一位贵妇人抱着瓷器,看得极为仔细。
她对瓷器上灵动的画面爱不释手,越看越喜爱。后来索性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看着里面的花朵:“这是什么花?真漂亮。”
等到丈夫回来,贵妇人立刻抱着青花瓷上前,指着上面的牡丹花道:“亲爱的,这是什么花,我好喜欢!”
男人耸耸肩:“宝贝,这花远在东方,你想要我也没办法。”
男人的视线也落到瓷器上,接过瓷器仔细看了起来:“不过真是好看啊,能种在我们花园就好了。”
后来,战争开始。
男人穿上军装,成为了八国联军中的一名军官,当他随着大部队进入华夏的宫廷,在一片烧杀抢掠中,看到了被人遗忘在宫廷里的牡丹。
“把这搬回去!”
男人喜不自胜,一边指挥着自己手下的士兵搬运,一边开始畅想未来自己花园里的美景。
“我的花园又要多一种收藏了!”
武曌看到连牡丹也被挖走,袖中的手狠狠握紧:“连自己的国花都保护不了,难怪也保不住自己的国家。”
她非常喜欢牡丹,定都洛阳后,在洛阳种满了牡丹。
一直到现在,洛阳每年都有牡丹花节,其中不少品种就源自当年大唐宫廷的牡丹。
大唐时期,长安、洛阳的牡丹得到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种植牡丹的花师。
看着自己培育的牡丹被外国人挖走,花师们挥舞着手里的小铲子,恨不得立刻从军去打日本。
牡丹在大唐是属于国花,人人皆爱之的明星花卉,在唐诗中多有赞美。
到了宋朝,在北宋时期都是以牡丹为国花。
欧阳修同样喜欢牡丹,专门写过《洛阳牡丹记》,张翎写《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把牡丹列为“一品九命”。周敦颐也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但是宋朝理学开始兴盛之后,文人开始偏爱梅花。宋徽宗就有梅景私人园林,赏梅自此兴盛。
牡丹和梅花作为国花交替的最重要分水岭,是靖康之耻。
经历过靖康之耻后,宋朝文人更喜爱傲霜斗雪的梅花,开始流行起梅花盆栽,养梅、造景,以梅花自喻,当时也出现了多个文人以梅为号的名字,用梅花高洁抗争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著名诗人陆游和范成大,被誉为“咏梅双星”
,范成大著书《梅谱》,又名《范村梅谱》,首创梅花品种的谱系之学,更推动了梅花园林种植知识和兴趣的普及。
到清朝时,再次立牡丹为国花,但是到了民国又开始立梅花为国花。
一直到现代,梅花和牡丹是华夏民众心中的国花,但是二选一到底是谁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最后,我们回到植物本身。】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植物,兽类,禽类,哪一种的狩猎方式更高级?】
清朝时期,物种丰富的天幕上说过的几乎都见过,尤其是皇室子弟,连美洲的农作物也见过吃过。
年长的皇子们还在沉默思考,年幼的已经直接争论开来。
“当然是兽类,老虎,狮子,多威风!”
“是鸟!你看天上的雄鹰飞得那么高,老虎想抓也抓不着。”
也有小格格掺和道:“可是如果天上打雷下雨,鸟也得躲雨。”
“我觉得是大象,大象最厉害,大象那么大,还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