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阵杀敌,猎取功绩,用敌头的头颅染红功勋,这才是能守护皇帝,能镇压天下气数的强军。
社稷之重,在祀
()与戎。对于李恒而言,
皇太子监国是他给的考验,
也算妥协的后手。
战场之上莫说百分百的胜利。谁要是敢保证,一定就是在吹牛皮。
生死之间,不过是利用最大的优势打击敌人。
谁的兵多一定赢?
这是天下间最荒唐的事情。要是这能定胜负,哪用得着打仗,比一比兵卒的人数即可。
兵者,生死存亡之道。
出征之前,李恒有七成把握。皇太子李茂鼎能成为监国太子,这是考验,也是机遇。
“但愿天下早些太平。”李恒在夜色之中看过大夏与燕国的舆图后,他如此感慨。
在心头,李恒也但愿京都不起风波,长子茂鼎能借着机会成长一些,也可担一些重担于身。
在舆图之上,李恒伸手,从北面转向西面。
大夏与燕国接壤,大夏与蜀汉国接壤。这一回哪怕征伐燕国,对于蜀国的警惕,李恒没有松懈半分。
恰恰相反,李恒这一位帝王非常重视。
安国公裴英坐镇西面,守大夏西边安定就是李恒的后手之一。
安国公是三朝元老。比起随国公府贾道善,安国公的资历更老。
论辈份,安国公裴英也是随国公贾道善的叔伯辈。这一位老国公跟着大业帝一起打天下。
哪怕在当年是小字辈,如今熬下来就真成老字辈。
安国公用兵稳,有这一位守在西面。哪里怕蜀汉国想投机取巧,在安国公面前八成要碰一鼻子灰的命运。
对于西面,李恒这一位帝王打出胜负手。他只等结果即可。
李恒的重心在东面。在燕国的身上。李恒想要征伐燕国。他亲征为的拿捏住兵权。
皇帝坐镇,不为将将,只为将帅。
李恒不是主持战场的帅主,他更像是后勤方面的大总管。他要保住的是前线将士们不缺兵器物资。
一场战役的胜利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战争是一只吞金兽,它不光要吃敌人的血肉,也要吃自己人的血肉。
又是一个浅眠的夜晚后,天将亮时李恒醒来,他在兵营之中的吃食很简单。这是打仗行军,不是游猎玩闹。
皇帝跟士卒一样吃的并不算好,偶有荤腥也不多。可能比起士卒好一点就是皇帝的碗里粮食磨得更细一点。也一样是粗粮居多。
李恒不想搞特殊。或者说为了东伐燕国,从后方输送到前线粮食消耗太大,人吃马嚼,李恒也想省一点,能省一点是一点。这等时候皇帝不可能带头奢糜浪费。
“皇上。”李恒用过朝食,他正在看后勤的汇总帐目。
此时卫谨躬身至皇帝近前,小声的禀话,说道:“随国公求见。”
“宣。”李恒抬头,回一字道。
稍片刻后,随国公贾道善走进中军大帐。贾道善向皇帝见礼。
“爱卿戎装在身,不必多礼。”李恒待贾道善这一位心腹重臣还是信任的。
此
时李恒又赐坐,
贾道善没有急着落坐。他先递上一份奏本。
“请皇上阅览。”贾道善呈上来的奏本是关于全军的调度安排。这些一切有佐证,
有暗子发回来的燕国情报,有探骑中最精锐的夜不收们送上的最新舆情。贾道善这一位实际的责任人汇总整理后给出几种解决方案。最后由皇帝批复起用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