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效率,林蔻在判玩甄赋的答卷儿后就直接交给黛玉与宝钗等人,让他们负责将其他考卷儿判出来。
一时间,整个花园都变得安静下来。
等林蔻将甄赋的考卷儿判完,其他三人的考卷儿也差不多了。
毕竟是五个人判三个人的试卷。
除了甄赋的正确率高达百分百,在几人中一骑绝尘外,其他三人的考卷儿中,则属宝玉正确率最高,足有百分之七十,然后是贾兰,百分之六十五。
贾环的正确率则有些惨不忍睹,甚至不到百分之四十。
但想到贾环根本没系统读过书,这个正确率就显得很高了,起码探春拿回去给老太太看,是绝对不会丢脸的数据。
一时间,众人皆大欢喜。
宝钗的视线落在宝玉的答卷儿上,沉默半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黛玉并未注意,湘云却一下就精神紧张起来。
她几乎是本能地抓住了宝玉的答卷儿:“老太太若知道爱哥哥读书这般厉害,肯定会非常高兴。”
宝钗多聪明?几乎是一眼就看透了湘云的紧张与防备。
事实上,她的紧张与防备也并非想太多。
因为宝钗确实在看到宝玉的潜力后,有考虑继续金玉良缘的可能性。
但……
她只是笑了笑,完全没将湘云的紧张与防备放在眼里。
因为宝钗很清楚,湘云与宝玉虽然有青梅竹马的情分,老太太也确实有意撮合二人,但真正可以为史湘云的婚事做主的却并非老太太,而是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及婶婶。
当年荣国府还在的时候,宝钗曾从湘云口中听过他们的事迹。
但与湘云的看法不同,宝钗认为史家的两位侯爷与侯夫人对湘云并不差,而且肯定会为她寻找一份更好的姻缘——
如果有可能的话。
所以宝钗若真想继续金玉良缘,湘云并不是阻碍。
但在一番思索之后,宝钗却直接否定了这个可能。
因为林蔻这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宝钗在荣国府生活的时间并不长,荣国府抄家的时候,宝钗其实才从才人赞善的选拔中落选不久,起码不到一年。
金玉良缘的说法也尚未传遍荣国府,宝钗对贾宝玉也没来得及产生太多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宝钗看向贾宝玉的目光就更冷静。
于是她很容易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宝玉并非她最好的选择。
在没有家世加持的情况下,宝玉与其他读书人没有太大区别。而以薛家如今的家财,她想嫁一个与宝玉相当的读书人也并不很难。
甚至可能嫁给比宝玉更好的选择。
她毕竟是仕宦之家出来,教养手段都比寻常姑娘好多了,若是她想,在那些考中举人的年轻读书人中还是很吃香的。
于是宝钗很快收回目光,将视线落在了甄赋的考卷儿上:“寇姐夫做县试府试的题几乎一点儿错漏也无,想必已经恢复到秀才水准,甚至可能达到举人水平了吧?寇姐夫可准备去参加科举?”
林蔻无奈笑了下:“暂时还不行。不过顺利的话,可能一两年后可以参加乡试。”
宝钗点头:“寇姐夫定能考中举人。”
林蔻失笑:“借你吉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