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是沈席舟递送过来的,上面写着:“此次诗会恐怕又是牵扯到了党争的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举人写的诗中出现了‘朝野东向立,山青漾早春。日暮忽已晚,勿效董骥温。’的诗句。”
孟茵堂一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董骥温是古时候的一位丞相,在位不到一年,因频繁发动战争,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朝代的灭亡。
旧党还在位时,就颇为喜欢将董骥温作为典型来抨击旧党不因时制宜,只是一味主战,不考虑实际民生。
此外,这位举子诗句中的“立”“早”二字,很难说不是为了隐晦地规劝新党的重要官员章大人。
或许这位举子本意只是为了规劝,让自己的主张被朝廷中的大臣看到。
但是如今的时间过于敏感,这篇诗文要是传出,只怕不仅仅是削官的问题,严重的话,甚至又会有人被流放。
传话的小厮应当是沈席舟那边的人,孟茵堂示意他靠近些,压低了声音问他:“楼上目前是在处理这件事?”
小厮小幅度地点了点头。
阿影早在小厮进来的时候,就体贴地关上了房门,但此时楼下的叫好声还是不断地传来。
众人只知眼前的享乐,殊不知楼上一件颇为严重的诗案再度发生。
孟茵堂斟酌了一番,又凑过去问候在一旁的小厮:“那事情发生之时,还有没有旁人被牵连。”
小厮压低声音回她:“我家公子说,眼下这位举子并没有入朝做官,只是还在考试阶段而已。”
“虽说本朝惯例不杀文官,但他还不算文官,楼上诸位大人可以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
如此看来,楼上这位举子可以说是进入了死局。
孟茵堂余光看见小厮不断搓着袖子,猜想到那小厮应该是急着回去复命,孟茵堂就向他摆摆手:“那你先回去吧,顺便给沈公子说一声,我们就先行离开了。”
小厮原本向门口走了两步,忽然想到什么,又转过头来低声补充一句:“孟小姐,公子还让我给您传一句话,楼上被抓的这位举子您也认识。”
楼上的人是苏琦宣。
孟茵堂推测应当是她不愿看到家父家兄皆会被流放的局面发生,遂自己只身来到诗会,想着只要战争这件事解决了,旧党还能有一席之地。
孟茵堂的眉头蹙了蹙,心中终于有了些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