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政策,对他们这些生意比较大的人也会影响更大一些。
这也使得商人选择集中在一起,共同面对社会对商人的歧视。
华夏历代的君王眼中,发展农业的农民才更好控制。
商人阶级兴起,社会的流动性加大,会导致更多不稳定因素。
这也是君子不远游一说的由来。
“官人身及同居大厦功以上亲”。
从商的人,就不允许去当官。
官员士族,社会位置比较高。
但是实际收入,却并不高。
对比宋朝,大唐官员的月收入都没有他们
的一半。
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永业田。
田地为根。
这也使得一些官员想要土地,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去置办田地。
大唐的强盛,但是官员会出现无法温饱的情况。
贪财现象在大唐官员阶层中比较常见。
地方官员为了加大财政收益,甚至出现了与商人合作的现象。
大唐的皇商就是由此而来。
他们的存在就是与社会中的商人沟通,通过朝廷垄断的行业,与他们进行分成合作。
不少商人借着这个机会去结交触官员。
公共关系的应酬,开始成为商人们的重要任务。
基本每个有势力的官员,背后都有几家大的商号支持其资金。
商人从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这是因为商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如果不能更好地运用,那么肯定会影响国朝的财政。
商人参政,也会为自己发声那些歧视商人的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大族,就没办法做到垄断统治阶层的目的。
对统治者来说,这种制衡也算是好事。
凡事有利有弊,商人进入了官场,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金钱的原因会造成他们为官不够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