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盐铁之事,自古就是朝廷掌握在手中,也事关国家财政,您若是想给五姓七望一个教训,臣认为犯不上。
若是借着这个机会,将盐政一权收回来,由朝廷来调配,倒是可行。”
将盐政收回,听到房玄龄的话音,李世民眼前一亮。
“玄龄言之有理,盐政一事,事关天下百姓民生,确实该由朝廷来统一调配。”
盐业制度,由于盐是重要的民生产品,所以盐在历朝历代都会被广泛重视。
而且历代盐政也是统治者治国政策中最关注的一环。
大唐作为重要的朝代之一,盐政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盐政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
李渊建立唐朝时,所有的制度几乎全部是沿袭自隋朝的,后期有或多或少的改进。
盐在唐朝初期是无税的,因为隋文帝时经济稳定,农业税可以应付财政支出,所以将从北周以来的税盐取消了。
唐朝建朝初期,虽然百废待兴,但是整个朝延也是节俭开支,所以也是以减税减负为主,盐业无税也就如此地沿袭下来。
虽说盐无税,但是对盐业的管理却是始终如一,并没有放任自流。
房玄龄知道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具有需求刚性和排他性,由于其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殊属性,易于被人为控制。
在任何一个朝代,食盐都是利润很高的商品。
房玄
龄躬身道:
“陛下,食盐自从成为一种课税收入,或直接征税。
从春秋时期开始,官府对食盐实施垄断专营,盐利从此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谁能够控制资源的产权,谁就可以获取收益。
从变迁历程上看,历朝历代实施的食盐制度归纳起来有无税制、征税制、专卖制和商卖制。
历代财政制度的变革,都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局势和财政状况的影响。
从春秋时期管仲开启民产官销食盐专卖起,食盐这种资源就开始为当朝政府所控制和垄断。
汉时期,盐铁专卖对盐的产、运、销实现了完全控制。
管仲、桑弘羊将食盐专卖。
也就是说,官府控制了食盐的各个流通环节才是正确的盐政。”
大唐的财政收入缴纳的方式主要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此时盐利占比较小。
唐初的物价上涨,由于隋末高物价的影响,唐初的物价水平末能很快恢复正常。
隋末以来社会上伪造的低劣钱币太多,大唐在贸易中多改用布帛作交易媒介,虽然消除了货币贬值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高祖为了扫灭群雄,统一全国,大规模用兵,致使社会生产仍然难以很快恢复,粮食价格也就居高难下。
李世民听着房玄龄的话,眼神中对于盐政,收回盐务专营之事更加上心。
曾经有大臣在朝堂上说过:
“武德之初,荐属霜早,自关辅绵及三河之
地,米价腾贵,斗米易一缣,道路之间,馁殍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