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本身就是触犯了一些世家门阀的利益,所以朝堂上那些山东士族和五姓七望背景的朝臣才和自己唱反调。
现在儿子又提出一个武举的想法,若是被朝廷中的那些武将勋
贵得知,还不得炸锅?
武将不同于文臣,他们背后的权力都是通过世袭的方式接替,一般军中的权力都是如此,若是举行武举,难免那些武将得知以后为了自身的利益从而不满。
太子说出武举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这武举带来的好处,可是朝堂上势力错综复杂,那些朝臣说白了都有自身的利益,背后也有着大唐组成的各种势力。
“高明,你可想过举行武举来选拔军中人才,对于武勋的影响?”
李承乾事先从李明轩那里听到这个提议的时候就做足了充足的准备。
“父皇,这朝堂并不是个人的朝廷,国家更不是那些勋贵的权力角逐场。
适当的,对国家利益无害的在规则以内的可以接受,但是触及了国家利益,对于大唐发展产生了影响,不管是文臣势力,还是武将团体,就是罪人,国家的罪人,民族的背叛者,对于这样没有国家意识和民族大义的人,他们没有存在的必要!”
李承乾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杀机四起,就连看着的李世民对于儿子的表现难免有些意外。
见平日里本来温良和善的儿子此时眼神中杀意凌然,赞赏的李世民道:
“你继续说!”
“父皇,不管是官员还是将军,他们都是接受百姓的供养,为国家的发展而出力,文臣治理一方,武人保家卫国。
这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上,也是百姓支持大唐的原因。
国家的权力从帝王
手中被分发到每一个朝臣的手中就是为了让国家有秩序地发展,所以武将作为接受百姓供养的受益者,他们就必须有这个觉悟。
还是父皇的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身为武勋,他们接受着百姓的供养,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身上同样肩负着责任,在于国家受到危难,百姓处于危机的时候就是需要他们挺身而出用手上的武器捍卫国家的时候。
待遇等同于职责。”
李承乾看着父皇,已经说了自然要说完。
“父皇,大唐的武勋尽管在立国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拥有着爵位,地位,这些都是他们当初的功绩换来的,所以朝廷并不亏欠他们什么,甚至他们的后代享受着祖辈功绩的余荫,所以他们要是为利益之事阻碍国家的发展,这样的勋贵只会顾及自身,心中没有家国天下,要来何用?”
“大唐立国之初,那个勋贵不是战功赫赫,你又该当如何处置?
难不成让天下人觉得朕是残暴之人,不是每一个人都如你这般对待此事能看得如此透彻,总不能让朕背负只能打天下,不能共富贵的残暴之名。”
李承乾看着父皇,接着又看了旁边脸色凝重的秦琼父子,接着道:
“父皇,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对于国家有功,自然不能亏待。
只是他们既然拥有爵位和地位,但是权力就不能轻松地获得,而是需要展现出相
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