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日被册封为皇太子,到三十三年、四十三年、五十三年。一年一年数过来,胤礽已经当了四十六年太子了。
儿孙满堂,长孙都快娶妻成家,给他生曾孙了,他家皇阿玛还精神矍铄着。
骂起随船队出海的大哥来,半天都不带歇气儿的。
旁人都替他绝望,怕他成为朱高炽第二,甚至赢柱。亦或者干脆跟朱标一样,都熬不过他老子。
胤礽不语,见一个收拾一个。
无他,别人瞧他太子当得苦。熬了大半辈子也未见名正言顺,可实际上,他这个当事人不知道多喜欢父兄健在,弟弟们各司其职的如今。
自从康熙五十四年,皇阿玛第一次将所有事情都甩给他,自己带着小十八出宫后。
他就成了名义上太子,实际的皇。
所有事物等,悉由他处理。
便皇阿玛游玩,啊呸,体察完民情回来,也只粗略瞧瞧他的处理结果。然后夸一顿,拍拍他肩膀,让他再接再厉。
全无曾经那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归于一统的模样。
只道教导千万遍,不如上手练一练。
太子当了四十多年,该看、该听的他都已经看过、听过,也是时候放开手脚试试。成了日后更有经验,稍有疏漏他这个皇阿玛也好帮衬善后,不让事情恶化到不可挽回。
虽半是真心,半是躲懒,但胤礽切切实实体会到了皇阿玛的信任与当皇上的苦。
心里所有的焦灼、不确定都悉数远去。
只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自己兢兢业业的同时,也不忘把所有能用的弟弟、侄子们都用上。
三弟编书、四弟抓律法刑罚这块。藩属国一多,外藩事物激增,五弟明显就忙不过来了。好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八弟过人的交际能力。七弟虽微微有些跛脚,但并不影响为朝廷效力,火器营在他手里就被管得井井有条。
海贸大开,除了源源不断的金银与外邦特产等流入大清外,作奸犯科事也多了起来。
为此,胤礽特意奏请他皇阿玛成立了个海事衙门。
专门管理海贸、商贸等事。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新兴的,得摸着石头过河。他生怕有纰漏,还特意请老九暂时放下手中生意,带着十一、十二把这个事儿抓起来。结果胤禟还爱上了这差事,连生意都悉数转给敏敏。
他只专注于规范海事衙门,提高商贾待遇、加强约束商贾行为,为此还积极推进立法。
把十一跟十二都带成了他的小迷弟,张口闭口我九哥说。
凭借这,胤礽继位之出就把他封了个亲王,以彰显其功。
不再装憨的老十勤学苦练,如今已经成了个优秀的水军将领,与十四一道成了大清的水军双壁。但有他们俩在的地方,什么倭寇水匪都要望风而逃。
最让胤礽震惊的,还得是十三。
武能披甲上阵,文能胜任六部、宗人府、理藩院等等各处。如今已经跟皇长孙弘晔一样,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父子兄弟拧成一股绳,原就繁荣昌盛的大清更稳步发展着。
前几年大哥他们出海带回来橡胶、油棕等好物。又发现玉米、红薯等也都高产又不挑地。
大清研究院研究多年,流水一样的银子砸过去。不但以蒸汽机为驱动的火车被鼓捣出来了,连黄履庄心心念念的内燃机都宣布成功。能耗更小,效果更好。只是……
那油料的开采颇为费事,但胤礽相信只要再多给研究院那边点银子与信心、耐心。所有困难都将不是困难,而是又一个个划时代的进步。
如此父子同心,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胤礽真不觉得当太子有什么不好,也不盼着皇阿玛早早宾天给自己让路。还盼着他能多活些年,再多活些年。让自己能有阿玛可依靠,可交心。可惜,世事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康熙六十一年春,往年各种积极努力争取花样消失的大哥不但没走,还把所有弟弟们都给留下了。
大家三个一伙,五个一团的,轮流往宫中陪伴皇阿玛。
说是要把这几年少尽的孝心都补回来。
起初皇阿玛欣慰,胤礽也很开心。直到十月里头,一直保养得当身子强健的皇阿玛偶感风寒,渐渐缠绵病榻,胤礽才彻底慌起来,把整个太医院里的太医都唤到了乾清宫。
严阵以待得让康熙失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