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看的话,其实A、B、C、D都是正确选项。
所以我开头才会说,解析上说,这道题目的最佳选项是B,理由是B的规律更加简单明确。
但我就是想不明白,这样一道有争议的题目,居然是真题!
我真的不能理解啊。】
弹幕:所以说,考编也是和运气挂钩的,需要运气好的人!
弹幕:要是能出官方答案,就好了。
弹幕:楼上想peach!真正的高手根本无惧于这么一两道争议题,会纠结这点分数的人,都是每次都差几分进面的人。
弹幕:主播你看这个人,她在人身攻击你!快禁她言!
明朝。
朱标倒是从这道题里,体会到了何以会千人千面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题目太泛泛,若是加以相关的前提,便不会有四个答案全对这样的情况。
正如一道法令、政策颁布推行下去,在不同的府县中,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施行方式。
起因不是法令政策的不合适,而是有心之人的有心解读。
有一心便是偏一重,若层层加码,只怕是要偏到离谱。
他升起了想要和父皇聊一聊这个事情的心思,朱元璋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挥退了其他人:“都给咱滚回去,好好学天幕的课程。哪天学完了,再来见朕!”
被训的几人耷拉着脑袋,在行了礼之后,鱼贯着离开。
一走到外围,朱棡就开始小声地抱怨:“自打从弹幕中知晓,大哥是为何英年早逝之后,父皇这一门心思啊,就全在大哥身上了。对咱们哥几个,就更加不咋关心了。”
“尤其是对老四!”
朱棡特别强调。
朱棣倒是根本没当回事,要是大哥能够活到天年,顺利继位,他届时未必会生反叛之心。
唯一需要担心的,还是大哥驾崩之后的皇位归属。
若还是传位给朱允炆的话,他只怕是要尽早做准备。
【有位宋某人问,这样模棱两可的考试,比之古代的科举,真的能更好地挑选治国人才吗?
嗯……别的先不说,至少在公平性上,考编比科举好上很多。
其次从录取人数来讲,有些朝代两三年才考一次,而一次录取多少人呢?少的十几个,多的几百个。
但我们现-->>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