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边说,目光一边落在杜筱宁拎在手里的食盒上,然后一副馋相似的舔了舔唇。
众所周知,三公子的侍女思瑶小姐姐厨艺堪比宫中御厨,不论是菜式还是点心,都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杜筱宁笑着将手中的食盒递给寿风,问道:“你哥呢?”
寿风接过食盒,还没凑近就已经闻到一阵食物的香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他吞了吞口水,跟杜筱宁说:“我哥?我哥去任家村了,说是要取一件重要的东西。”
取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应该是去取任敏玲的书稿了。
杜筱宁将食盒留给寿风,转身走向书楼的方向。
寿风看着她的背影,“三公子,你去哪儿啊?”
三公子言简意赅:“书楼。”
“那你要是出门,记得喊我一起啊。”
寿风冲着杜筱宁的方向喊,可杜筱宁已经拐过弯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寿风:“……”
他是去前面跟大家一起把点心吃完再去跟着三公子,还是点心都不吃了就去跟着三公子?
寿风还在纠结的时候,杜筱宁已经到了书楼。
公孙策正在楼下翻着卷宗。
杜筱宁有些意外,早膳时间就在干活,意味着昨晚公孙策是在开封府过夜的。
她走过去,问公孙策:“你昨晚没回家?”
公孙策抬头看向她,笑了笑,说道:“昨夜风雨太大,我孤家寡人,没有家人等我回去,便在此留宿了。”
杜筱宁双手撑在桌上,看着铺了满桌的卷宗,“一大早的,又在翻什么呢?”
公孙策:“我翻了一下,这五年间记录有年轻女子无故失踪的卷宗有几个,都是跟随家人从外地到汴京的。”
杜筱宁凑过去。
公孙策骨节分明的手指落在其中一份卷宗上,“这个女子,姓江。江氏是杭州人士,十四岁跟随父兄进京省亲,在七夕花灯节时与家人走散。卷宗记载,此姝容貌清丽,琴棋书画均有涉猎。”
——是一个出身不差的年轻姑娘。
跟已经失踪的张清云颇为相似。
杜筱宁再翻了翻其他的卷宗,发现失踪的年轻姑娘都有这样的特点,年轻在十四至十六之间,容貌中上,能读书识字有才气。
杜筱宁翻着卷宗,眉头越皱越紧。
“你觉得这是巧合吗?”公孙策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如果不是巧合,那么如今在开封府能查到的记录,不过是冰山一角。
就像张清平,张家在凉州即便财大业大,又能怎样?
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有权有势的人家。
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在汴京是遍地走的。
杜筱宁的指划过卷宗封面,“这是外来的女子在汴京失踪的记录,开封府的辖区内呢?有没有像任敏玲这个年龄段的年轻姑娘失踪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