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对农耕之事虽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那真的是大概,如今这个时代,除了真的农门出身的读书人,其他人都是类似的情况。
前些年还有过一地父母官召来乡中父老开展劝农事活动,卯着劲儿地提供酒食,还请了写文人帮他宣传,结果折腾得误了农时,最后被弹劾了。
当然,这是个例中的个例,普通官员最基本的农时总是懂的,哪怕不懂,也不会画蛇添足地想借此宣传。
总之,王璞对农事的了解,反而还不如常年掌家的李氏更多,所以他等着妻子看完信,才急急问了句:
“你看呢?有没有这个可能?”
李氏看完,有些不太信,倒不是怀疑宋念的人品,而是想着,如此高产的果实,真的可以吃吗?吃了真的没问题?
不过她还是说:
“若说我们平时常吃的粮食,自然是没这个产量的,但表弟既然说这是新粮种,说不定就有呢?你要是实在好奇,就再详细问问。”
王璞去了书房,要写信,却迟迟下不了笔,此事实在是事关重大,这些年来朝廷大力发展海贸,与海外各国的交流也频繁了。自然也有开明之士提出过,或许可以引进外来粮种,用以改善国内这些年来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不足问题。
这也是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胡商会带着稀奇古怪的植株和果子来到魏朝的原因。但看看结果就知道了,朝廷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粮种。
之前也有过。一些地方的官员绞尽脑汁进献了被夸的天花乱坠的粮种。最终却被证实,产量提升,不是需要极其精心和严苛的培育,并不能适用于广泛的播种,就是从头到尾都是个谎言。所以如今的官员,对进献粮种,都是谨慎又谨慎,生怕惹得一身骚。
这些事在信上,是不好说出口的,王璞干脆回了一封信,让宋念进府城一趟,顺便把家里人也带来做客。
宋念不是个天真的性子,知道表哥定会详细的询问一番,只是没想到,表哥竟然让他带着全家去府城小住段日子。
不得不说,他心动了,自家老娘还没去过府城呢,随着岁数越来越大,日后肯定更难出去逛了;而妻子呢,自嫁了自己,也没回去过;两个儿子同样没去过府城,女儿虽然去了,却没玩好,去外祖家住了没几天就跟着回来了。
宋念干脆决定按照表哥的意思,带着全家去一趟,在表哥家住几日,在岳父母家住几日,正好也商量商量正事儿。
听到这个决定,最高兴的是沈氏。男人们在外头的事她不管,也管不了,但去府城。她就可以回娘家了。她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回娘家住了。
去府城,哪怕只住个十天半个月,也有很多事要做。
最起码,该给那边的亲戚带些礼物吧,还得帮宋姑母他们一家给王璞捎礼物和信件。
其次,几个孩子这就要请近一个月的假,功课是不是得和夫子们沟通好?该带些什么书去?
最后,家里没个主子,下人们也跟着走一些,难免让人不放心,宋念和沈氏商量了一番,就决定让田富一家来住段日子,顺便帮忙看看宅子。
此外,自家的行李也得准备,六个主子,六个下人,一去半个月,替换的衣物、常用的物品、书,以及最重要的土豆,零零碎碎的,一个车都拉不下。
却说宋家一家。热火朝天的收拾东西要去府城小住。王琦的妻子,陈氏自从得了这个信儿,就颇觉得不痛快。于情于理,做大哥的,不邀请亲弟弟一家去,反而邀请表弟,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