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尽管大慕官员足有七千之众,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所有官员都没办法无动于衷,为了那前三百的名额恐怕会攀比哄抢着捐出天价数字。
但是,阳谋之下,没有人能够不心甘情愿地跳进去。
户部尚书也激动,但除了也想青史留名之外,他敏感地预感到,这次募捐将迎来史无前例的丰收,国库,终于要有钱了!
然而,惊喜还没结束。
只是让官员募捐,总共才不到万人,比起大慕全境人口,杯水车薪,最有钱的可不是官员。
慕姝静静等了两分钟,看着满朝官员兴奋地面部发红、冷静下来,才接着道:“除了《大慕贤臣》之外,太史要协助各郡县编纂《大慕良商》。”
!!!
“看见众爱卿如此激动,爱国之心令朕动容,想来我大慕的百姓们对自己家国的热爱维护定也热忱。”
“第二道募捐令面向全国商户,凡有募捐者在各郡县可排进前一百之人,三代子孙可读书科考,入朝为官。”
“各郡县募捐数额在前五百之数,可入《大慕良商》,青史留名。”
“凡有募捐者,取前三千人,在各郡首府立碑留念,刻下所有富商名姓,作为见证。”
干脆利落、清晰有度的几条政令,一下让所有人震在原地,满朝文武看向慕姝的眼神甚至带上了几分赞叹与惊惧。
这几条政策,简直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样的募捐令,简直不敢想象会募捐到多少钱啊!!
太妙了!女帝是怎么想到这般精妙绝伦的主意的!!!
士农工商,谁都知道商人有钱,但偏偏商人的地位低下。
作为上位者,没人比他们更清楚商人多有钱。
就说前朝的首富,一家之财,可抵半国。
可因为是商人,还是不得不在权贵面前谄媚讨好,生怕被寻了什么错处家财尽散。
没人比商人更想要一个好名声。
而且,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商人,只要募捐在前百之数,三代子孙竟然可以参加科考!
完全可以想象,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各郡的这前一百名额,恐怕要被抢破了头啊!
而在这样价高者得的风气下,国库,恐怕,短短时间,会聚敛史无前例的财富。
如此这般,赈灾的困难,几乎迎刃而解。
甚至,也可以思考一下打仗了,户部尚书想。
当然,由女帝提出的这短短几句话,具体实施、募捐政令、细节还需推敲,还要由官员落实具体实施之策。
但,所有人,第一次,在心中留下了对女帝的初印象。
仅这一条,就是天大的政绩。
这位女帝,比所有人想的厉害多了啊。
尽管还有许多人仍在观望,还有以摄政王为首的党派偷偷看着女帝的目光仿佛淬了阴冷的寒霜。
但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心中思考,如今朝局动荡,投靠女帝、旗帜鲜明地站在女帝一派,会有多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