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晋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着,他也一言不发,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张容依然不抬头,面沉如水,批阅好一本卷宗,他又换了一本。
无晋则背着手凝视着én外,望着天空悠悠的蓝天白云,他忽然想起了他所乘坐的那架失事飞机,那架飞机在雷鸣风暴中将一艘大船撞毁了,此时应该还静静地躺在海底吧!
他又想起了前世他第一次做生意时的情景,那时他是第一次摆摊,几个考上大学的nv生来买皮箱,每只箱子他只赚了五十元钱,有一个圆脸大眼睛的nv孩子.......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张容目光一挑,见他依然从容镇定,冷冰冰的脸上终于出了一丝笑意。
“坐吧!”他用笔一指椅子。
“多谢县令!”无晋坐了下来。
“上茶!”
张容又吩咐一声,一名衙役连忙端上一杯茶,他惊讶地看了一眼无晋,居然见县令不跪,县令还给上茶,这是头一遭遇到。
“你有点与众不同啊!”
张容放下笔淡淡笑道:“别人见我都要跪下行礼,可你非但不跪,还能在我面前思绪万千,我来问你,你有何凭恃?苏翰贞吗?”
无晋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回答道:“回禀大人,和苏大人无关。”
张容其实已经把无晋的老底o清楚了,一个皇甫家的偏房庶子,上岸才十几天,和苏翰贞也不过是路上认识,没有任何背景后台,但他却有胆识在维扬县搞博彩,别人或许只看到这一步为止,但张容却看得更深,就是因为这次博彩,皇甫家族成功地和苏翰贞建立了关系,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并不简单,现在他也很想知道,这个年轻人为何敢对自己不跪?
张容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问:“既然和苏刺史无关,那是为何?”
无晋欠身笑道:“我听说京城的平民老农若是兴致所来,也敢堂而皇之进相国府和宰相大人辩论一番天下大事,大宁王朝有这样的贤相,自然也就有张县令这样的非常之官。”
无晋也从马步云那里知道了一点点关于张容的传闻,这个张容平生最大志向,就是要像他父亲一样,成为百官之首,成为大宁帝国的宰相,而他平生最敬佩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因此,无晋不着痕迹的一记马屁让张容感到了一丝受用,他脸上的笑容更加宽和了,便微微一笑,“你给我老实jiā代,那天一千两银子的头彩是不是那个人真的中了?”
无晋摇了摇头,“不是!只是一个巧合。”
他便将张包子中头彩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没有一点水分。
“原来是这样,真是天意啊!”
张容自言自语地叹了口气,他忽然脸一沉,冷冷地对无晋说:“难道你不怕我追究你的舞弊之罪吗?”
无晋笑了笑。“我想,如果张县令要追究我的罪,那十年之后,我出狱时,维扬县令应该还是张县令。”
张容一怔,他目光冷峻地盯着无晋,半晌,他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好一个年轻人,果然是与众不同。
如果说张容接见无晋是因为他看透无晋办博彩的幕后之意,对这个年轻人感兴趣,那么现在,他忽然发现自己也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试想,谁敢对他说实话?但这个年轻人却说了实话,这不是一种大胆愚傻,而是一种大聪明,他知道有苏翰贞在,他不会入狱,但他却用这种方式向自己认了错,给足了自己面子。
张容年纪也不大,今年只有三十岁,也可以算是年轻人,年轻人在一起,更容易互相理解,他对无晋竟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好吧!博彩之事我不计较了,希望你以后不要用舞弊来谋取暴利,好好做正经生意。”
其实无晋的后背已经湿透了,他是在走钢丝绳,他只有有一丝失误,就会ji起张容的逆反心理,认为他是仗着苏翰贞的后台故意来挑衅,铁定要拿他入狱,一千个马屁也没有用。
民有民品,官有官品,这是无晋无数次和官员打jiā道中得出的经验,官品就在于包容,他们会顾及自己名声,会爱惜自己羽á,不会和一个小民过不去,越是高官,越是谦虚,越是名én子弟,就越有涵养,一个宰相的儿子,首先不能想他是纨绔子弟,而应是一个有品的官,这种品格是来自于他的家庭,他的教育,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官场形象。
所以无晋反复问罗秀才究竟有没有见到张容,就是这个原因,他相信只是丁县丞的个人意思。
作为一县父母官,作为一个宰相之子,他即使要报复苏翰贞,他也不会对一个小民下手,用为难商帖这种芝麻小事,虽然是可以报复苏翰贞,但那样就显得他太没有官品了,传出去,只会在官场上被人耻笑。
而现在看来,这个张容确实不一般,很有城府,也有宰相的心iong,此人将来前途无量,无晋忽然有一种感觉,就算他将来不在维扬县了,也不要和这个张容为敌。
这时,无晋取出了办商帖的资料,恭恭敬敬递上去,“今天前来,还有一件事烦请县令大人。”
张容看了看资料,便当即提笔在上面签了字,他当然知道无晋不是为了办商帖来讨好自己,而是他对自己有一种惧怕,正是这种惧怕让他感到了一丝得意,有苏翰贞做后台又如何?他还是得向自己低头。
“可以了,凭我的签字,你可以去丁县丞办理商帖。”
“多谢张县令!”
无晋深施一礼,转身要走,张容却叫住了他,“你等一下!”,!
张容正坐在桌前批阅卷宗,运笔如飞,全神贯注,衙役不敢打扰,给无晋施了个眼è便退下去了。
无晋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着,他也一言不发,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张容依然不抬头,面沉如水,批阅好一本卷宗,他又换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