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尉迟恭,秦琼,罗士信,房玄龄,杜公……&rdo;李世民道:&ldo;大家与我交好,我也想请他们,陪我到洛阳去。李靖要镇守并州,以后调任了,也可到洛阳来。&rdo;
房玄龄答道:&ldo;秦王,你的这个请求,陛下不会答应的。&rdo;
李世民道:&ldo;我为父皇镇守洛阳,如今幽州未定,有我在洛阳,可保不受战乱所侵,为何不答应?&rdo;
秦琼沉吟片刻,问:&ldo;你打算带多少兵出去?&rdo;
秦琼一句话,便切中了最关键的部分。
李世民答道:&ldo;带玄甲军出去,你再为我带两千人。&rdo;
秦琼道:&ldo;去了洛阳以后,再招兵?&rdo;
李世民有点犹豫,答道:&ldo;看情况罢。&rdo;
秦琼又说:&ldo;你觉得建成会允许你在洛阳招兵?&rdo;
秦琼这三个问题,简直就是步步进逼,令李世民无法正面回答,几乎要把他想的全部揭穿出来。吕仲明相信,李世民要说想把他哥拉下马吧,应当没有这个心思,至少现在没有,毕竟他爹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然而李世民也想自保,让他彻底遣散所有军队,把武将都送给他哥,是不可能的,武将们自己也不愿意随随便便就让他送来送去。看尉迟恭就知道,脾气比天还大,连李世民都拿他没办法。
秦琼见李世民不回答,又道:&ldo;带将军们去洛阳,不带兵,秦王是想让他们读书考功名么?&rdo;
吕仲明便笑了起来,李世民微笑,摇头,那笑容竟是有点伤感。
秦琼又道:&ldo;罗成已经走了,今天早上走的。&rdo;
李世民色变道:&ldo;去了什么地方?这就走了?怎么也不说一声?&rdo;
秦琼想了想,吕仲明知道他的心思是在考虑,要不要告诉他公孙氏的事,便截住了秦琼的话头,朝李世民道:&ldo;私事,还会再回来的。&rdo;
秦琼点了点头,答道:&ldo;私事。&rdo;
&ldo;还回来就好。&rdo;李世民又问:&ldo;有什么私事?帮得上忙么?&rdo;
秦琼不答,起身道:&ldo;末将告退了,等秦王的命令。&rdo;
秦琼说了这话,显然是表态不愿离开天策府,去哪里都跟着李世民了,李世民便笑道:&ldo;秦将军慢走。&rdo;
秦琼离开后,殿内四人俱沉默不语,吕仲明想了一会,正不知要如何安慰李世民时,杜如晦却道:&ldo;秦将军是不愿离开你的,世民。&rdo;
杜如晦已年过四旬,比房玄龄,李世民都要年长,这里最小的就是吕仲明,其次则是李世民了,平日里不管是武将还是谋臣,都将李世民当弟弟看,杜如晦又随意道:&ldo;秦将军一如你的兄长,他将瓦岗余将带到此处,原想有一个大展拳脚的地方,秦王既真心待他,他一定也会追随秦王,国师说是不是?&rdo;
&ldo;嗯。&rdo;吕仲明不得不承认,秦琼平时虽然不声不响,却比谁都固执,甚至比尉迟恭更固执。除了他与罗士信两个结义兄弟之外,秦琼只认理,不认情,为人平和宽厚,但原则性极强。
&ldo;上一次。&rdo;吕仲明道:&ldo;是我劝的秦大哥。&rdo;
这话一出,房玄龄也想起来了,有点愧疚道:&ldo;那次当真是麻烦国师,没想到把国师拖进了这个麻烦里。&rdo;
&ldo;不会。&rdo;吕仲明笑道:&ldo;我只是告诉秦大哥一些话,让他自己选择而已,他不像罗大哥,他有自己的想法,既然跟随你作战,就意味着他承认你。你对他来说,比建成更适合,就这样。&rdo;
李世民神色黯然,杜如晦又道:&ldo;只盼秦王,不要辜负了大家。&rdo;
李世民长叹一声,说:&ldo;可是我又能怎么样?&rdo;
尉迟恭提着空壶进来,随手一扔,冷冷道:&ldo;我不会跟你去洛阳,你觉得我是为什么留在你身边?你既打定主意,便不必再问我,我跟仲明自然有去处。&rdo;
杜如晦忙起身道:&ldo;尉迟将军,快别这么说……&rdo;
&ldo;我走了。&rdo;尉迟恭道:&ldo;大哥跟了你这么多年,总是站在你身前,如今,也到让你自己下一次决定的时候了。&rdo;
李世民登时就红了眼眶,尉迟恭又沉声道:&ldo;仲明常对我说一句话,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大哥也是这么说,下了决定,就不要再犹豫,对得起谁,对不起谁都不要紧,生为男儿,只要对自己做的每一个决断负责。&rdo;
李世民几乎是无法控制地哭了起来,泪水落下,吕仲明知道,这一刻是他最难过的时候,或许大家都会离开他,但无论如何,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总要自己去面对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