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让奴才同皇后娘娘道一声,二殿下的婚事,皇后不必过问,皇爷自有安排。”
戚皇后本是打算顾长晋入主东宫后,便为他指一门婚事,借此将他与戚家旧部绑在一起的。
殊料嘉佑帝竟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特地派汪德海过来与她递话。
汪德海一走,戚皇后便唤来了朱嬷嬷,问道:“本宫记得先头与二殿下成亲的姑娘是承安侯府的姑娘,去查查是哪位姑娘?他二人又是因何和离?”
上京高门贵女嫁人后便是外命妇了,多会在尚宫局登录在册。朱嬷嬷掌管尚宫局,只花了不到半日功夫便来回禀。
“与二殿下成亲的乃承安侯的嫡女容舒,二人去岁中秋成亲,今岁三月和离。”
“容舒……”戚皇后轻轻呢喃着这个堪称陌生的名儿,疑惑道:“承安侯的那位贵妾乃从前裴尚书的嫡女,本宫尚且有些印象。至于他的发妻与嫡女,倒是不曾听闻,也不曾见过。”
朱嬷嬷回话:“承安侯的发妻乃扬州府巨贾沈淮之女,与承安侯感情十分淡,二人唯一的女儿因出生年月不甚吉利,冲撞了府中的老夫人,自小便被送到扬州的外祖家,娘娘自是不曾耳闻过。”
出生年月不甚吉利?
戚皇后轻轻蹙眉,十分不喜因着这样的缘故便将一个小娃儿送走。只不喜归不喜,旁人的家事,便她贵为皇后也不能轻易插手。
她轻轻颔首:“可查出来二人和离的缘由?”
朱嬷嬷垂下眼,道:“当初两家结亲,乃侯夫人一手促成。以二殿下那时的身份,承安侯府要结亲,他如何拒绝得了?被逼娶了承安侯家的姑娘,心中自然不愿亲近那姑娘。奴婢听说二殿下在成亲前,本就有了心上人。”
“心上人?”戚皇后道:“可知是何人?”
朱嬷嬷将头垂得更低了,“奴婢只打听到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姑娘,名唤闻溪,二殿下成亲前两月,闻溪姑娘便独自离开了上京。”
听到“闻溪”二字,戚皇后心口重重一跳。
闻溪……
孟宗说萧馥劫走那孩子后,便将那孩子养在了身边,而萧馥这些年养在膝下的姑娘便只有这名唤闻溪的姑娘。
“可知她是因何要离开的?”
“奴婢尚未查出闻溪姑娘离开的具体缘由,”朱嬷嬷说到此便停顿了须臾,似是在斟酌着言辞,迟疑道:“大抵是不想耽误二殿下的前程罢。”
戚皇后望着角落里的一处花瓶,半晌方“嗯”了声,道:“本宫心里有数了,你退下罢。”
待得朱嬷嬷一走,桂嬷嬷便上前给戚皇后斟茶,道:“娘娘不必忧心,孟大人已派人去将小公主接回,很快您便能见到她了。”
戚皇后接过茶盏,垂眸望着茶水里倒映着的一双桃花眸,淡淡道:“我们派去肃州的人可有消息?”
“肃州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一个月的光景,眼下只过去半月,大抵还要一段时日方能有确切的消息。娘娘可是怀疑那闻姑娘便是小公主?”
桂嬷嬷拉过一张小锦杌,坐在戚皇后的身边,压低声音道:“方才朱嬷嬷说闻姑娘是在二殿下成亲前两月离开上京,去了肃州的。这姑娘是因着伤心自愿离开,还是承安侯府仗势逼人将她逼离了上京?若她当真是小公主,她与二殿下岂不是……”
桂嬷嬷歇了话音,戚皇后明白她在担忧什么。
若闻溪是那孩子,她与顾长晋便是堂兄妹,如此一来,二人可不能有任何违背纲常伦理的传闻。若不然,以嘉佑帝的手段,这孩子便是他们的孩子,也未必能回到她身边。
“这也是为何本宫想亲自为他指婚的一个原因。”戚皇后捏紧了茶盏,“当初萧馥对启元太子……闻溪极有可能便是那孩子,萧馥这是在报复本宫。”
一听到“萧馥”二字,桂嬷嬷心里头便好一阵心惊肉跳,这位郡主就跟毒蛇似的,一日不抓到她,一日不能安心。
桂嬷嬷忖了忖,安慰道:“闻姑娘既是在二殿下成亲之前离开,想来云华郡主也是知晓二人之间不能有甚不好的传闻,这才安排她离开上京的罢。”
戚皇后狠狠闭上眼。
桂嬷嬷说得对,闻溪会离开十有八九不是承安侯府的人相逼,而是萧馥安排的。可她总觉着不安心,总觉得还有甚不好的事在等着她。
五日后,依据钦天监挑好的吉日,帝后二人携朝廷诸臣前往太庙祭告天地、祖宗,正式昭告天下,顾长晋皇二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