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正题,孟德尔的研究在他生前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视。他曾经给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也就是奥地利当地的一个科研组织做过报告。但是台下的人根本听不懂。】
议事厅内,孟德尔正在台上做讲解:“在子一代中……”
但台下的人有的打着哈欠,有的显得百无聊赖,有的神色茫然,有的甚至直接看起了《物种起源》。
“我讲完了。”孟德尔抿抿嘴,合上了自己的论文,"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台下的人互相望了望,大部分人都耸了耸肩。
“说老实话,我没听懂。”有人小声的和身边人说。
“我也没听懂,所以我觉得应该不是我们的问题。”
“孟德尔先生,"有人站了起来,“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生物遗传最后和数学扯上了关系,我认为你的结论有些匪夷所思……"
【他又给当时的很多大牛科学家写过信,但也都石沉大海。有个说法是当时的生物学界都忙着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去了,那才是实打实的热点。因此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一直到死都没被人发现其价值。】
>
孟德尔死的时候其实只有四十六岁,看上去就是一个中年发福的普通男人。修道院的护士看到他后和他打招呼:"您的气色看上去可真不错。"孟德尔和蔼的笑了笑。
五分钟后,修女推开休息室的门,却发现孟德尔躺在了沙发上,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一直到他死了之后的十六年,1900年,有三位科学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做了类似的实验,然后在翻故纸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规律早就几十年前就有人总结出来了。于是,这条规律也就被命名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从此,我们认识了孟德尔这样一个人,也开始饱受豌豆的折磨……不是,是认识了他的豌豆。】
【啊,感谢豌豆这神奇的小东西!】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让无数人晕头转向,但孟德尔的死却让人感伤。“就这么死了啊?”人们惋惜的摇摇头。
感慨自己一身本事但报国无门的书生们愤世嫉俗的道:“看来这没有眼光的人不仅是这儿有,西方也多得是!"
"他还算幸运,后世的那几位科学家们高风亮节,没有独占功劳。"
某人深谙厚黑学,笑道:“我看事情未必如此简单。”
“兄台有何高见?”
“若是只有一人,在后续发现了这个规律,说不定就偷偷的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但三个人嘛……就索性让荣耀归于死去的人好了,还能博得个好名声。"
旁听的人恍然大悟,对他佩服不已。
也有人偷偷往地上啐了一口,什么人呐这是,自己心脏就看其他东西也脏!
三国。
同样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张仲景叹一声,给他洒了一杯水酒,当做遥祭。
他等来了仙画,但孟德尔却没有。他却是要更幸运一点。
并不是说一定以此来获得什么金银财宝和世人仰慕,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但是自己的成果和认知能得到世人的承认,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比拟的。
【不过,孟德尔虽然发现了遗传的规律,但却没有给这些遗传因子命名,直到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才正式将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
现在回顾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生物学上的各种学说被提出来,然后各种新的理论被确定。】
【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也被发现。】
【美国生物学家沃尔特·萨顿和鲍维里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摩尔根通过对果蝇实验,确认了基因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就存在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上,他因此而写出了重要的著作《基因论》。】
染色体、线粒体、基因片段。
电脑渲染出来的模型正在缓慢的旋转,它们神秘而严密,遵循着生命最初的逻辑。大到搬山撼地的恐龙,小到雨林中振翅的昆虫,鸟兽虫鱼,植物花卉。这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要遵循的规律。
【生物遗传学迎来了自己的大爆发。我们也知道了更多的关于生命繁衍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人类的起源,对于物种的进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生男生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