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华抗战的国际主义战士理查德·布朗
在中国,理查德·布朗医生的名字较少为人所知。
但在四十年代,某些中国和西方的出版物称他是美国医生,1943年,宋庆龄在统计参加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外国人士名单时则清楚地标明布朗医生是加拿大医疗传教士。
我个人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没有看到有关他的传记和经历的详细资料,只在网上看到了一部分他在中国时期所写信件,寥寥数页纸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坚决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之决心。
他更用行动表明,他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是积极投身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一位“未曾被颂扬的加拿大英雄”。
理查德·布朗(richardf.brown)1898年12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邓斯特布尔(dunstable),在190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定居于多伦多。
他在多伦多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小学和中学时,就热心参加宗教活动,曾是很有声望的圣詹姆斯大教堂(st.jascathedral)儿童唱诗班的成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他参加了加拿大赴欧洲作战的远征军,服役期间因头部、背部等处受伤回国。
战争的经历引发了他对医学的兴趣,1922年,他讲入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
193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曾在中国河南开封传教的圣公会传教士,他为海外传教工作所吸引,决心将宗教的热情化为行动。
同年,他接受了河南圣公会的邀请,决定前往圣保罗医院任职。
在去中国之前,他认真进行业务方面的准备,曾到英国热带(tropical)医学院进修眼科等专业,以适应中国环境的需要。
圣保罗医院是1912年由加拿大圣公会多伦多市圣保罗教堂的教徒捐资6000加元兴建的,1914年正式落成。
医院最初建在河南开封市,1915年迁往河南商丘,抗日战争爆发前,医院已具有相当规模,是豫东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
布朗医生来到商丘后,很快适应了环境,他以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同事的尊敬,尤擅长眼科手术,是当时中国做白内障手术的专家之一。
他还熟悉各种医疗设备,为圣保罗医院设备的改善和更新作出了贡献。
他为人随和,对中国病人十分关怀和同情,来中国后努力学习汉语,很快便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使他更容易与中国人沟通,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医疗服务,希望为贫穷和缺医少药的中国人做更多的事情。
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逼近河南,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布朗医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他是坐等日本人到来,继续留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商丘圣保罗医院,还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选择了后者。1938年2月,他前往武汉办理护照延期手续和处理医院的一些事务,同时了解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
他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工作的史沫特莱处得知,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及地方游击队正在中国西北部坚持敌后抗战,处境十分艰难,特别是缺医少药给部队带来极大困难。
史沫特莱正在广泛动员舆论界和友好人士积极给予支持。
他还了解到,白求恩大夫和加拿大护士尤恩刚从武汉前往延安,准备帮助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现正在旅途之中。
布朗医生回到商丘后决定利用自己三个多月的休假到延安去,尽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些事情。
他和另外一位在河南服务的医疗传教士,当时担任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国际红十字会主任的麦克卢尔医生(dr.robertre)同行。
布朗于1938年4月6日离开商丘圣保罗医院前往西安。
他在西安从国际红十字会申请到一批医疗器械和药品,然后搭乘属于国际联盟流行病联合会的车前去延安。
临别西安前,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每个人都羡慕我的机会,我满怀兴奋,激动不已!”
4月17日,布朗一行到达延安,和同行进行了交谈。
随后,麦克卢尔医生返回西安,布朗决定留下,加入白求恩大夫组织的“八路军加美巡回医疗队”。
这是白求恩大夫当时在官方通讯中使用的名称,目的是为了争取美国各方的物资援助,事实上,当时医疗队的三位成员都是加拿大人,即白求恩大夫,布朗大夫和尤恩护士。
4月24日,布朗与白求恩一行离开延安前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次极其辛苦和忙碌的行军,他们在前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五台山的旅途中。
沿路在八路军的重要驻地停留,平均每一地住三四天左右,他们抓紧时间考察当地伤病员医疗的状况,亲自参与治疗,尽可能多的为伤病员动手术,并帮助整顿医院和诊所。
布朗医生曾记下了当时工作的情景:“在八路军120师的辖区,我看到在一个村子里就有1400名伤员,而这里完全没有医疗设备和手术器具,我和白求恩大夫在这个村建起了第一个手术室,但我们能给他们留下的仅是很少一部分我们自己也不充足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