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慎是黎川的字,乃学堂中开设了律法斋学的戎锐夫子,在他高中举人之后所赐。
只可惜戎锐夫子没有收弟子的心,否则黎川也不至于如此艰难,顾璋叹息。
这一路倒是没有遇到什么意外。
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在正式入冬前,顺顺利利抵达了京城。
有燕老拜托大哥帮忙,顾家人很快就安顿下来,他们先是在燕先竹安排的落脚点休养了两日。
又很快租到了合适的一进院子,前头待客,后头住人,燕先竹还送来几个手脚麻利的小厮。
在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前,顾家有条不紊的在京城安顿下来。
余庆年和金瑎都有家中帮扶。
黎川也根据前辈的经验,找到了稍微偏一些的小院子,比客栈便宜些,烤火、烧水、自己烧饭吃也都更划算。
京城的冬天很冷。
是一种有别于宁都的冷,寒气有点往骨子里钻。
顾璋都趴窝了,他窝在家里安心念书,连门都不想出,更别说参加诗会、文会之类的了。
这让早早盼着,期待着,想要瞧瞧“顾璋”是什么模样的百官,感觉面面相觑。
在寒风飘雪中,苦哈哈等入宫早朝的官员,谈论起这事。
“我这两天好生研究了一下宁都情况,发现顾璋当年写的《宁都增产经验》还是保守了。”
“是啊,今年的数据前些天不是送上京城,户部那边也给出数据了吗?宁都均产已经有4石了!”
“听说顾璋在当地都被戏称为小农神,这可是百姓自己叫出来的。”
“那可不,从一石多的均产起,每年都增幅吓人,到现在接近四石,这声小农神还真没喊错。”
不论文官武官、在哪个衙门,管着什么事情,都能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威力。
百姓以农为本,若能让田地增产,连带着许多事也就自然顺畅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
民心啊!!!
这个没有舆论的时代,想要出名,要么有惊世才华,要么在官场上踏踏实实干一辈子。
多少读书人高中后,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没混出点名堂?别说青史留名了,就连任职过的许多地方,都查无此人。
问当地百姓某某是谁?百姓一脸愕然,满头问号。
某某是谁,可能还没他们今日中午吃什么重要。
许多官员羡慕啊!
说是好奇顾璋此人,不如说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想看看,怎么有人进士都没考中,就能有如此成就?
而且这人才十五岁,算虚岁也才十六!
究竟何许人也?让老天如此垂青,生了这样一颗脑子。
他们正好奇着,还在想,顾璋为何到了京城之后,没闹出什么动静,感觉和他们印象中有些不符合啊!
明明前些年远在宁都,在那千里之外的地方,都时不时要在京城冒一下头。
如今人都来了,却没了动静?
许是求仁得仁。
百官期盼的动静当真来了,但许多官员都黑了脸。
金瑎一到京城,就联系了金家在京城铺面的掌柜,想要拿下纸牌的营生。
顾璋自无不应,且不说他和金瑎的关系,和金家合作这么多年,并无半点怠慢疏漏,这样好的合作伙伴,也是难得的。
纸牌制作起来很快。
金家的玩具铺子,也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