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徽兄弟,刚刚夫子讲的朱子所写的《诗集传》,又提到朱子反《诗序》而倡淫诗说,但他注二南诸诗时却并未将其中的情诗斥为淫诗,这是为何?”
“你忘了,圣人在《论语》中说过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1],是以朱子才会将这二南批为文王之化,后妃之德。”
那学子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我真是忘性大,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还是守徽兄弟记性好。”
江守徽没有答话,那学子复而又道:“守徽兄弟,你可了解今日新来的那个宋三公子?我记得一年多前他还误闯学堂,当时他样子看着可怪异了。”
宋知意听到这儿,心中一紧,也竖起耳朵想听江守徽的回答。江守徽这次却没有像回答问题一般很快地回答那学子,而是过了许久才说出短短一句:“他很勤奋,也很好学。”
“你居然都这么说了,那他这次考得好看来不是偶然,而是天道酬勤啊,”那学子的口气有些惊讶,见江守徽沉默不语,又道:“不过守徽兄弟,我还是认为你更胜一筹,毕竟你不仅人努力,还有天赋,什么东西一学就懂。”
江守徽依旧不答话,那学子只好转移话题道:“我刚刚下课时问了一圈,不少人都打算参加下月的府试。不过守徽兄弟既夺得了案首,那是可以直接略过府试过直接参加来年的院试吧,真是让人羡慕。”
江守徽这才有反应,答话道:“以你的水平府试肯定是没问题的……”宋知意本想继续听下去,可左肩是在是被人摇晃得不行,是那圆脸小子。
宋知意收回看向江守徽的目光,重新挂起笑脸,道:“这位小公子,方才没来得及问你姓名,你找我有何事啊?”叫他小公子是因为这圆脸小子的年纪看上去比在座的其他人都要小了不少。
“我是高忻乐,也是前几天刚来的。这里的夫子讲课我听不懂,你能听懂吗?”
“这……”宋知意瞧他年纪尚小,不过五六岁,听不懂也是正常的,刚想开口安慰,却见夫子走了过来,道:“小公爷,现在已讲到五经的内容了。小公爷何不坐到老夫旁边去,老夫也好单独和你讲授。”
“小公爷……”宋知意看向高忻乐,终于想起了在哪儿见过这名字了。在原书中,高忻乐是今上最受宠的女儿永嘉公主和高国公的独子,自小备受宠爱。他在宋家家塾读书期间,与宋知远关系要好,于是在之后宋家落魄时,永嘉公主也自然向宋知远伸出了援手。
“我不要坐前面,我就要坐这儿。”高忻乐跑拿起宋知意桌上的一张纸,上面是他记录地夫子所说的话,旁边还写了他自己的理解。高忻乐把纸举起给夫子看,道:“让他教我,他都会。”
“这……小公爷,我学艺不精,怎么能教得了你。林夫子是我朝开国五十年来唯一一位连中三元之人,前几年方致仕,夫子的水平比我们这些学子高了可不知一星半点,小公爷跟着夫子去前面可好?”
“不要,你教我,我看你刚刚听课听得很好,你教我我一定能听懂。”高忻乐很固执,非常有主见。宋知意尴尬地看向林夫子,后者也是一脸为难,最终只能答应道:“那好吧,就先让他教小公爷吧,若是有不懂的,随时上来问我就是。”
“夫子,这……”
还不等宋知意拒绝,林夫子就道:“小公爷现在学的是《幼学琼林》一类的启蒙书,我刚刚也瞧了你的笔记,你的水平教这些想必是没有问题的,若遇到难题,让小公爷来找我便是。”夫子说完便走了,只留下宋知意和高忻乐大眼瞪小眼。
宋知意真不想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虽然他从前也教过宋楚兰,可那是自己的亲妹妹,想怎么教都没关系。眼前这位身份尊贵的小公子若是被他教坏了,那后果可不是他一个庶子能吃罪得起的。
想到这,宋知意往里挪了挪,将自己与高忻乐拉开点距离。可高忻乐却已经自觉地捧着本书到了他跟前,指着上面的一句“傅说,其精神托于箕尾”[2],问这是什么意思。
宋知意只好解释道:“傅说实殷高宗时期的贤臣,相传他死后,精神寄托于箕尾两颗星宿之间。”说起来,这句话的典故还是曾经江守徽告诉他的,宋知意又忍不住看了江守徽一眼,他已经没有在与人说话了,正低头读书。
这日中午下课后,宋知意胡乱清好了东西,想要追上江守徽。可江守徽一直却一直快步地走着,无论宋知意在后边怎么喊他的名字他都不肯停下。宋知意一路跟着他到了南萧馆前,江守徽终于肯转头面无表情地看他一眼,却是哐地一声重重把门关上了。
宋知意看着那扇关得严严实实的木门,欲哭无泪,这时,有人从身后扯了扯他的衣摆,“喂,你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