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块去打水。
秀珠顺口叮嘱:「你一个小孩子,别往井口凑。有一年……」
天还不够亮,井口自带的清凉在这时候渗出一丝诡异。她不由自主地闭了嘴,默默地拉绳。
她拉上来就往空桶倒,巧善拎着那半桶回灶房,用瓢舀了倒锅里,这边烧上了,赶紧回井边接着拎。
忙来忙去,却不觉得累。
一回一两,挣大发了。虽说这样的好事不能常有,但一年三百六十日,总能碰几回吧。
要是一切顺利,照这么算下去,五年攒二十两,不是难事。
天边泛出微光,橙红色看着多可人。
朝霞不出门
老爷不上山,就会留在家里吃饭,他跟太太不和睦,分开住还能吵,没准晚饭还要来一次……
怎么能这样想?
她甩头丢开这可怕的念头,在窗子上拿到碎瓷片,抢着把山药刨了——小英怕痒,不能叫她受罪。
小英跟父母住后巷,来得晚,见到陶盆里泡着刨得白白净净的山药块,欢喜不已,将袖中藏着的白糖糕送到她嘴边。
巧善咬一口,她缩回手自己咬一口,再递过去。两人头挨头,你一口我一口,还说着悄悄话,没一会又一齐笑起来。
黄嫂子多瞧了几眼,笑道:「有了巧善,连干娘也不要了,果然还是个孩子,捡一样丢一样。」
「干娘也要的!巧善还小,离了我可不行。」
「小鬼头,你才多大,就惦记上做娘了?」
众人一齐笑,小英不恼,笑着反击「干娘别吃醋」,起身喂了一整块给黄嫂子。
火光,晨光,吆喝,说笑,忙忙碌碌,热热闹闹。
早膳有定数,各房都是有干有稀共六样,不用食盒拎,摆在矮足案上,下面放炭盆,时刻温着。主子们梳洗完还要去请安,有时要留下说会话,忙完了再打发丫头来抬走。
其馀人的饭,有甘旨房预备。八珍房的人,只要再盘算盘算午间要用哪些食材,该预备的早些预备,总能空出一个或半个时辰忙自己的事。
清闲,吃得饱,只要不惹事,这日子也算好过。
巧善脸上的笑逐渐多起来,有了奔头,做活更有劲,手脚更麻利。
小英打心底里高兴,喜滋滋地说:「我大伯二伯都有体面的差使,将来回了京,你仍旧跟着我。就算没有……」
她收了笑,抱着巧善脖子,悄悄地说:「你仔细听着,帮我想想主意。我娘指望二姐能去明少爷房里,背后有太太撑腰,将来少奶奶也不敢拿她怎么样。我爹说已经填进去一个了,不值当,不如找个管事的可靠。他挑中了管库的齐山,说此人沉稳,管帐很有一套。二姐嫌他年纪大,不乐意。她常和我说:为奴为婢,日子再甜也是假的,要为子孙多想一步。所以啊,我猜她跟娘一条心,那是她的事,轮不到我来做主。只是再过几年,就轮到我了……」
巧善又听糊涂了,只能装出认真思索的样子。
小英早看出来了,噗嗤笑,摇头晃脑说:「巧善啊巧善,你几时才能长大呢?我为你操碎了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