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国王起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国王非常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子和儿女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的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到这里,国王让厨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咨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一族。”
国王诧异地问道:“99一族?什么是99一族?”
宰相答道:“陛下,想确切地知道什么是99一族,请您先做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是99一族了。”
国王按照宰相所言,命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布包放在了那个快乐的厨子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布包,好奇心让他将包拿到房间里,当他打开包,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厨子将包里的金币全部倒在桌上,开始查点金币,99枚,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他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呢?厨子便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
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极坏,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他匆匆来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观察着他。
看到厨子心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大为不解,得到那么多的金币应该欣喜若狂才对啊。他再次询问宰相。
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一族了。99一族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他们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一族。”
所以,消除心中的魔障,懂得知足,才能收获人生最美丽的快乐和幸福。
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
几个年轻人一同外出度假,在海边他们看见一栋5层的小旅馆,他们决定在这家旅馆过夜。
旅馆的门童向他们解释道:“我们一共有5层楼,你们可以一层一层地走上去,一旦觉得某一层的设施令你们满意,你们就可以停留下来。为了帮你们做出决定,我们在每一层楼都立了块告示牌,上面写明了这一层都有些什么。但是要记住,一旦决定住某一层,就不能再反悔。”
年轻人听明白这规则后,都很感兴趣,他们走进了旅馆。
在第一层楼,他们看到告示牌上写着:“这里的房间床板都很硬,地毯也是旧的,而且没有上门早餐服务。”看了这个,年轻人哄笑起来,他们毫不迟疑地向楼上走去。
第二层的告示牌上写着:“这里的房间还好,床板不太硬,地毯半新,但没有上门早餐服务。”这个当然也没能留住几个年轻人的脚步。
他们行进到第三层楼,告示牌上写的是:“这里的房间很舒适,床很软,而且还有上门早餐服务,惟一不足的是地毯有些旧了。”
这个看起来不错,年轻人讨论着,可是上面还有两层楼呢。于是,他们还是放弃了。
到了第四层,这一层的告示牌上的内容几乎是完美的:“这里不仅房间舒适,而且所有用品都是新的,并且,明早会有上门早餐服务,我们还会送您水果。”
这一次,年轻人都非常感兴趣了。他们商量了一会儿,结果却没有达成一致,因为有人还想到第五层看看。
他们终于来到了第五层,然而,他们都傻眼了,这一层空荡荡的,连一个房间也没有,告示牌上写着一行字:“这里没有房间,更不用说一个舒适的夜晚。设置这一层楼的目的只是为了开个玩笑,但遗憾的是,您是又一个被玩笑捉弄的人。”
我们往往会遇到某种选择的机会,就像这家5层楼的旅馆,每一层都比前一层好,每走一步都可能比前一步得到更多。但是,在你一个劲儿往前冲,争抢着获取最丰厚的礼物时,你学会适可而止了吗?别忘了,有时候,多走一步,不如冷静地站在原地,多想想。
停下来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技巧,就是在一小段可能的时间内“什么事也不做”,在这个时间之中你才能再度认清自己,记起自己的方向。如此才能更强而有力、更怡然自得地活下去。
中国的禅宗有一种大智慧,认为人的物欲妨碍了人对生命本来快乐的享有,把人引向了歧途,使人变成了苦役犯。因而它主张祛除欲望,体味真的生活。禅诗云:“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意思是不为物欲便能获得幸福。中国世俗圣贤中也不乏这类觉悟。当年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说人生命本来的喜悦绝不是贫困所能剥夺的。只要你在幸福来到之时适时止步,幸福就会留在你身边。
以前有个故事,说两个人去拣金子,那个捡了几块就跑的人最后安享天年,那个贪心弄了一袋子金子的人反而丢了性命。其实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应该学会适可而止。其实哲学里面是有说法的,就是真理过头了必然走向谬误。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比如报载四川某大学一个品学兼优的漂亮女孩儿,毕业后到了一个重点中学教高中,课本来教的蛮好,但是她力求完美,结果长期苦恼,造成了心理疾病,又无人可以沟通,领导长辈对其关怀不够,结果自杀身亡。遗憾惋惜之余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会提到适可而止,意思是凡事不要太过,过犹不及。如同少许的盐可以使菜味道鲜美,但过咸就会觉得苦;少许的糖可以感觉到甜蜜,过甜则会腻。平衡是宇宙之法。任何事物都不会太过,太过就会滑向反面。于是我们开始提倡适度,但这个“度”究竟如何界定呢?身为凡人的我们大伤脑筋,似乎很少有人能很准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不及”和“过”这两个词慢慢出现,其实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及”。
有时,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力求完美,这样似乎也有些过。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的事物,太完美了也就显得不真实。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从前,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弟子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
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叶子。两个弟子遵命而去。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树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叶子。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总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自然,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找下去,一心只想十全十美,最终往往是两手空空。直到有一天,我们才会明白:为了寻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了许多机会是多么得不偿失。
世间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飘渺的完美,而忘却了任何一种正常的选择都可以走向完美,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臻完善的执著追求过程。
其实,任何一种平淡的选择或开始,只要后面的过程得当,其间必定蕴含着许多奇迹,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脱离实际而片面追求完美。
一片最美的树叶,需要拥有一份理智,一份思索,一份对自身实力的审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