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异常简单,往北邑内抛射箭矢或石块,亦或者喊话城内亲朋好友。随着归降的姜戎增多,北邑城头守军逐渐稀松。也不知何时开始,城门被人推开一道缝隙。等到天亮,城内姜戎已经屈指可数。清理掉负隅顽抗者后,虎贲军异常顺利地接管姜地北邑。此时的姜戎奴军,正好扩充至四千人。虽然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却能凑出五百青壮年,组成奴军先锋营。搬运完粮草牲畜,姬宫湦再次下令,将姜地北邑焚毁。裹挟四千姜戎的虎贲军,已然成为姜地恶狼。所到之处,村落覆灭。只要选择选择归降,肉敞开吃,酒尽情喝。这很符合姜戎的劫掠本性,你不吃别人吃,至于往后怎么办,那是往后的事。一路席卷,总算抵达姜戎王庭所在的中邑。奴军突破五千人,先锋营也增加至八百青壮。姜戎在王庭留有上千名甲士,整体战斗力不可小觑。姬宫湦自然不敢托大,吩咐虎贲军与奴军先就地安营扎寨,尔后再伺机而动。就在当晚,前线传来两个重磅消息。申缯联军击溃陆浑戎,尔后接管褒国大部分城邑。目的很明显,申缯两国在讨要好处。王畿之师追击不力,姜戎大军成功摆脱纠缠。根据邦谍回报,他们已经越过姜地南邑,距离王庭中邑只有一日行程。姬宫湦当机立断,命妫子骘整肃人马,对王庭中邑发动火攻。只求焚毁,忽略杀伤。大量箭矢绑上浸过松脂的麻布,点燃后化作火蛇,七零八落地飞入城中。王庭中邑内,建筑大多为木屋与帐篷,很快便化作一片火海。趁姜戎甲士忙于灭火,姬宫湦果断率军后撤。一路往东,直奔庋渡。路上,姬宜臼有些憋屈。“父王,吾等坐拥五千奴军,为何不与姜戎拼死一搏?”颠簸的车辇,让姬宫湦有点头晕目眩。“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姜戎败了尚且可以远遁,吾等败了就只有死路一条。”姬宜臼道:“继续招降姜戎,不就可以了吗?”不等姬宫湦定神,寺人尨便主动在旁解释。“大王先前能成功招降奴军,只因留守者大多是老弱病残,平日里与奴隶相差无几。而今姜戎大军折返,必然是复仇心切。”姬宜臼很快便想通了。“归附的五千奴军,父王打算如何处置?”姬宫湦笑道:“孤王想试试当戎主的滋味。”“父王要留着他们?”“南山险峻,孤王早已叮嘱妫子骘,寻到一处峡谷,可供五千奴军暂驻。”“倘若他们再度叛变,父王要如何平乱?”“抽调孩童为质子,送往蓝田大营,由你倔突王叔进行操练。”姬宜臼瞪大眼瞳:“原来父王早就算计好了。”姬宫湦拍了拍姬宜臼的肩膀,继续分析接下来的事态。申缯两国必然会侵吞褒国,进而盘踞汉中。姜戎元气大伤,王畿诸侯扳回颓势,双方会陷入胶着状态。在南山安顿五千奴军,南下可滋扰汉中各邑,北上可钳制王畿诸侯。申缯两国取得汉中飞地,前期必然会投入大量兵力管控。姬宫湦利用申后,让申缯两国发兵,目的就是将他们引入汉中,从而分化申侯的实力。至于褒国,老老实实当个大冤种就好。反观王畿诸侯,虽然大多数忠心周王室,却也不得不防。万一姜戎再度发难,五千奴军也能滋扰姜地。“此乃孤王之长策,尔等务必要守口如瓶。”寺人尨自不用提,本就是心腹中的心腹。姬宜臼则一改往前,将姬宫湦视为崇拜对象。抵达庋渡后,虎贲军就地划分成三股。两百甲士领姜戎奴军,携带所有粮草牲畜,入驻南山峡谷。一百甲士选出五百名孩童,乘船前往蓝田大营。余下五百甲士,护送天子返回王城镐京。辗转两日,姬宫湦总算躺在百花林的长榻上。前线消息接踵而至。褒珦答应割让汉中一半城池,报答申缯两国出兵救援。姜戎东邑与北邑被毁,中邑王庭变为废墟。姜戎王震怒,得知虎贲军走脱,重整大军回击王畿之师。虢石父以逸待劳,在渭水河畔大败姜戎。姜戎王带领残剩部族,退守姜地西邑。虢石父以粮草耗尽为由,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派兵占据姜地东邑与北邑。虢国、召国、周国、合国等均与姜地接壤。虢石父此举,显然是与王畿诸侯达成一致,共同实现开疆拓土。姬宫湦乐见于此。王畿诸侯与姜戎争夺地盘,自己便可以腾出手,正式部署骊山行苑与蓝田大营。不等虎贲军集齐,姬宫湦赶赴华胥古邑。姬友与弭侯翉携手相迎。“恭贺大王智取姜戎,一雪千亩之战前耻!”姬宫湦走下车辇:“孤王此番前来,只为听王叔喜讯。”姬友当即将姬宫湦迎入帐中,并命人送上骊山堪舆图。新国人之策有三大核心。其一,冶炼铜铁。姬友命人在骊山脚下,搭建大量炭仓,并从郑地运来大量矿石。参照姬宫湦提供的图样,正在锻造首批农具。其二,垦荒建庄。以华胥古邑及骊山为主轴,现已开垦出五万亩农田。五百亩为一庄,内含耕地、桑田、鱼塘、养殖场、屋寨等功能区。农庄采取整租制,定额征收粮赋与布帛。其三,编户屯民。无论国人、野人、戎人与奴隶,均按照血缘亲疏,正式划分户籍。对复杂姓氏进行拟合,形成初始版百家姓。根据姬友清点,骊山行苑人口现已突破两万,目前还在持续增长。府库存粮面临空缺。算上姬宫湦从姜地运来的粮草牲畜,勉强只够支撑两个月。此时正值春耕,距离秋收还有三个多月。西周粮食产出比较低,若想实现自给自足,至少需要多等一年。姬友忧心忡忡道:“倘若粮草不济,骊山行苑及蓝田大营将难以支撑。”姬宫湦盯着骊山堪舆图,嘴角生出一抹微笑。“天下过半诸侯,不朝天子不贡王室久矣!”:()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