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笑着说:“外公你觉得呢?”
周继学说:“的确不太像你平时的为人,但谁能说得准呢?你从小就特立独行,如果要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我也不惊讶。”
三皇子正色道:“我没做,但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只是不方便而已。”
周继学点点头,又问:“那别的事你有没有介入呢?”
三皇子笑道:“只是顺手推了一把,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谁也别想在这中间拿到好处。”
周以勤对这位侄子刮目相看,改变了他固有的看法,他问道:“你怎么做到的?以前你不是不关心这种事情的吗?”
三皇子说:“身在帝王家,怎么可能独善其身,我又不傻,只是天性不喜欢阴谋,但不表示我会看见坑还往下跳。”
周继学知道三皇子有一些手段,就没有追问,想着让他培养自己的力量也好,一个觉醒之后的三皇子抵得上十个卫国侯府。所以他更愿意三皇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卫国侯府前段时间伤了元气,需要恢复,所以韬光养晦是最佳选择。
于是他问:“你那边还需不需要什么帮助,比如人手、情报之类的?”
三皇子摇头,说:“以不变应万变吧,有人比钉更着急。我现在排位最低,光脚不怕穿鞋的。”
这一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大皇子府,王府谋士阴槊正跟大皇子在书房商议着什么。
阴槊是王府第一谋士,从开府之日就跟随大皇子,资历颇深,大皇子对他也很器重。
大皇子在朝中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平时也不争不抢,风头尽让老二得去,他也不恼。整个策略,其实都是阴槊给他谋划的,这是他母妃死之前给他留下的,那时候大皇子还未开蒙。
阴槊进士出身,但早早地退出了官场,不再走仕途经济,一心一意地辅佐大皇子。好在大皇子很听他的话,对他尊敬有加,这也令阴槊待他如同子侄一般。
这一次,阴槊觉得自己事情没有办好,正在向大皇子检讨:“二皇子府上那个被关起来的小丫鬟服毒自尽,是我们的人做的。事发仓促,没向皇子汇报,是我的不对,请皇子责罚。”
大皇子心里虽有气,但现在不是处罚人的时机,还需要笼络人心,于是他摆摆手说:“不关你事,即使向我汇报了,只怕还是会这样处理。小丫鬟掌握了什么对我们不利的情报吗?”
阴槊说:“小丫鬟是四皇子的人,但四皇子并不愿意在利州刺杀,毕竟只要动手,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小丫鬟是侍女掉包的关键人物,消息就是她传递给那名侍女的。但是,小丫鬟的信息来源,则是四皇子府上的一个下人,他先让小丫鬟通知侍女,小丫鬟中计,侍女被掉包。后来小丫鬟被擒,但坚决不供出让她传话的人。后来我们得到消息,说小丫鬟可能扛不住了,会招。所以我们就动了手。”
大皇子明白了前因后果,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四皇子府上的那个下人,是他们埋的一个暗子,这个人一定不能暴露。所以阴槊会铤而走险,把小丫鬟做掉。
阴槊说:“我们甘冒如此大的风险,就是不想这把火烧到我们头上来。只是事发突然,挂一漏万,怕来不及,就马上作了处理。这事损失了我们放在二皇子府上的一个棋子,可能暂时我们以后没法及时得到二皇子府上发生的情况了。”
大皇子点点头,说道:“那也没办法。我想问一下,你是如何得到小丫鬟扛不住要招供的消息的?”
阴槊说:“是我们安插在二皇子府上的暗子打听出来的,应该是看守小丫鬟的侍卫告知的吧。”
大皇子沉吟片刻,说:“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你马上去详细问清楚那个暗子获得情报的过程,看看是不是有人做局。”
阴槊神情一凝,可能是想到了什么,连忙答应下来,匆匆离去。
四皇子得到了小丫鬟自杀的消息,心里高兴,跟黄湜在自己府上商谈此事。
四皇子感叹道:“真是偷鸡不着,还惹一身骚。二哥这次去利州,我本想利用利州知府的关系,在赈灾事情上给他下一点眼药,没想到发生两起暗杀事件,我都没法自证清白。”
,!
黄湜问:“这么说,这两起事件,都不是四皇子做的了?”
四皇子摇头道:“没有,就是怕做不干净,牵连到我。谁知还是牵连到了,早知今日,还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当时就把他做掉。”
黄湜叹气道:“我一直规劝你,不要耍这样的心计,陛下不:()江湖宫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