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在城市北边找到了一个名为“云端公益站”的小机构。门口的招牌并不显眼,只有几盆简单的绿植和一幅手绘的云朵图案。有人告诉他,这个公益站为外来打工人员、孤儿院和贫困学生提供帮助,也许他能在那里听到更多真实的故事。
果不其然,一进门便看见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姑娘,正指挥几名志愿者搬运物资。见到陆尘,她友好地笑笑:“您好,欢迎来到云端公益站。我叫沈柔。这儿地方小,但您可以随意看看。”
陆尘点头,发现屋里摆满了食物包、衣物箱和学习用具,还有墙上贴着不少孩子们的涂鸦与感谢信。沈柔介绍说:“这些物资都是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我们定期送到周边地区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也有不少民间小团队会在这里落脚,做些助学或心理辅导的项目。”
她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小片空地,上面几张简单的桌椅。“每周五晚上,我们这里会举办一场免费心理辅导沙龙,主要面对打工仔、务工人员,他们压力大,无处倾诉,就在这里聊聊家常。”
陆尘深有感触地点头,心想这和文化交流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人们提供心灵的“花开室”。
“老师,您对我们的公益站感兴趣吗?”沈柔笑着问。
陆尘笑道:“对,我在别的城市也见过类似的组织。这里虽然简单,却很宝贵。我想在这里呆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
沈柔略感惊喜:“当然欢迎。我们现在缺人手帮忙做信息整理,也缺人对接愿意做志愿辅导的专业人士。如果您有任何资源或想法,都可以在这里开展。”
陆尘想了想,说:“我能先跟你们的团队和服务对象聊一聊吗?了解下他们的真实需求,再决定怎么帮。”
“太好了!”沈柔露出欣慰的笑容,“今晚我们就要开一个小型会议,您也可以参加。正好有个新志愿者招募活动,需要更多人提建议。”
临近黄昏时,陆尘告别沈柔,准备回到旅馆休息一会儿。路上,他脑海里又浮现那位准备上台唱歌的少女,不知她今晚是否能顺利完成首秀。他犹豫片刻,决定晚饭后去“自由之音”看看,也算完成对这个城市的一次小探访。
夜幕降临,霓虹再次点亮城市。音乐吧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年轻人,带着各自的乐器和好奇心,等待着夜场的帷幕拉开。陆尘买了票,挤进略显拥挤的场地。高飞率先上台,简单地介绍了当晚的演出阵容。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在期待属于自己的共鸣时刻。
不久后,那位少女紧张地走上舞台,吉他在灯光下微微反射,她深吸一口气:“大家好,我……我叫婉晴,这是我第一次公开演唱,希望你们不要介意。”
台下有人高声喊道:“加油!”也有人吹起口哨。面对这种五花八门的反应,婉晴眼里闪过一丝慌张,却咬紧牙关,拨动琴弦。旋律缓缓流淌,她的声音颤抖中蕴含坚持。唱到副歌时,她闭上眼睛,仿佛在漆黑的深海中找寻一束光。
渐渐地,嘈杂的观众们安静了下来,似乎被这份真挚所打动。陆尘站在人群后方,静静地看着台上那个自我对抗的身影。他明白,此刻的婉晴正经历着内心的冲击与洗礼,或许短短几分钟的歌唱,就足以改变她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
结束时,台下掌声并不算轰动,却带着善意与鼓励。婉晴松了口气,向大家鞠躬致谢,随后眼眶微红地离开舞台。陆尘也没有上前惊动她,只是在远处默默注视这场年轻灵魂的挣扎与绽放。
演出继续,但在陆尘看来,那个青涩的身影已足以代表无数在这座城市里追梦的人。或许他们并不耀眼,却怀抱着对音乐的憧憬、对自我的肯定,等待着哪怕一点点的肯定就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夜已深,陆尘再次走进云端公益站,参加那场招募志愿者的小型会议。会议室里坐着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有大学生,也有退休干部,还有临时工。大家都在谈论如何更好地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适应城市、如何给贫困区的孩子更多教育资源。
沈柔看到陆尘到来,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让他分享一些想法。陆尘简单讲了一些文化交流中心的做法,也说了自己在星月镇看到的创意模式,引发了在场人们的兴趣和提问。一个大学生激动地表示:“我们也能借鉴这种社区式的参与,给人们提供心灵寄托,而不仅仅是物质救助。”
会议结束后,沈柔将陆尘送到门口,笑着说:“我感觉您看似平凡,却经历不少故事。欢迎您在云端城多待些日子,也许我们能共同做点意义深远的事。”
陆尘答道:“我还没想好待多久,也不一定有什么大举措,但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尽力就好。对我来说,哪怕只让一个人获得片刻心灵的安稳,也值了。”
夜色之中,云端城闪烁的灯火让人难以入眠。陆尘回到旅馆,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轻轻写下:
“在这座步履匆匆的城市,仍有人守护着理想,也有人因为一点点鼓励就鼓起勇气。我看到了舞台上的青涩歌声,看到了公益站里满怀善意的人们,也看到巷角里自顾奔忙的行人。或许,这个城市不如星月镇那般温情,但它却容纳了更多交汇与碰撞。人在云端,心在尘埃,而我们,唯有在时光的逆旅里,用赤诚去点亮下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