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洛薇带领陆尘和立阳参观基金会的工作区域,指着一排排工位:“我们没有华丽的办公环境,但这些年轻人白天在这里办公,晚上可能就住在附近的青旅或合租房里,常常工作到深夜。因为他们知道,市场不会给过多宽容,每一分努力都必须落到实处。”
陆尘在其中一张桌前停下脚步,上面摆着几张草图和一本写满公式的笔记。他注意到,笔记封面写着“AI光影计划”几个字,不禁感到好奇:“这是做什么的?”
洛薇解释:“这是一个实验性项目,利用AI对图像进行光学模拟,希望能在艺术创作和商业广告中应用。他们团队只有两个人,资金不足,但热情很高,还需要更多测试。”
陆尘轻轻翻看那本笔记,里面有许多复杂的算法和绘图,却透出一股单纯的热爱。就在此时,一名戴着眼镜的女孩匆匆走进来,见到几人正看着她的桌面,顿时露出紧张的表情:“不好意思,我没在……您、您是……陆尘导师?”
“是我。”陆尘点头,视线却停留在她笔记里的公式,“你们这个AI光影项目很有趣,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女孩有些害羞,却还是鼓起勇气回答:“我们资金有限,硬件设备老旧,模拟速度很慢。还有一些算法需要高算力支持。我们怕赶不上市场需求,迟迟不敢正式推出。”
陆尘微微蹙眉:“但你们的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也许可以寻求一些科研机构或投资者的合作,不能让好创意因为设备问题被埋没。”
听到这里,女孩目光瞬间一亮,连忙说:“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我们都很愿意尝试。我们也找了一些外部资源,但对方嫌我们团队规模小,又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别急,”陆尘安抚道,“先完善技术,形成一个可以小范围展示的Demo,用实际成果去打动投资者。另外,可以考虑跟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合作,把成果一部分开放出来,以求共赢。”
女孩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像是找到了方向:“谢谢您,我会继续努力。”
看着女孩捧着笔记本激动地回到工作区,陆尘心里泛起一股暖流。他回想起自己最初在实验室拼命的那些岁月,当时也不知道终点在哪,只知道必须坚持下去。或许,这就是所有怀揣梦想之人的共同底色:努力时并不清楚最终会怎样,但心中的热爱与执着,让他们一次次跨过坎坷。
傍晚时分,陆尘随立阳来到工作坊顶楼的露台。这里视野极佳,星月镇的街道在晚霞中呈现出一片橘红色。远处的山峦也被镀上金边,仿佛在见证这座小城的活力与希望。露台上摆放着几把简单的铁椅,不少年轻人端着饮料,三三两两地聊天。
“这就是我们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的放松时刻,”立阳指着人群笑道,“你看,他们可能在白天因为讨论方案吵得面红耳赤,可到了晚上,仍旧能一起举杯庆祝彼此的努力。”
陆尘找了个位置坐下,微风拂面,带着一点凉意,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一些年轻人见到陆尘,也纷纷走来打招呼,问他对工作坊的看法,或者询问更深入的建议。他一一回应,语气平和,却耐心真挚。
天色渐暗,几盏挂在栏杆上的小灯亮起,像一串串萤火虫,为夜晚增添了几分浪漫。立阳举起一杯柠檬水,轻轻敲了敲杯缘,引起大家的注意:“各位,今天有幸请到陆尘导师来指导我们,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意见。让我代表所有人,敬导师一杯,也敬我们这群相信梦想的年轻人!”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陆尘端起杯子,和众人轻轻碰杯:“谢谢大家的热情,希望你们能一直保持初心,用热爱与努力把梦想带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欢笑与交流声渐渐升温,这片露台在夜晚竟宛如一场小小的派对,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只靠人心的温度,就足以驱散黑暗。陆尘坐在那儿,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脑海中浮现出无数曾经与他擦肩的人:小雅、立阳、那些在文化交流中心里留住过片刻平静的人。他明白,真正的归宿从来不在远方,也不在一个地点,而是在每一次心与心的碰撞中。
夜深之后,陆尘回到青旅,独自来到公共休息区,借着昏黄的灯光在笔记本上写道:
“这座小城的年轻人,也许不被世人瞩目,但他们有热忱、有智慧,有一颗愿意坚守梦想的心。就像那盏星灯,只要有人守护,就能微微发亮,指引无数孤单的灵魂走出迷雾。人生的旅途或许坎坷,但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人,世界才不至于一片荒凉。”
写完后,他在夜色中默想:或许自己还会继续走访更多地方,也许有一天会再度回到吉隆坡交流中心。但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希望能带着这些在星月镇看到的笑脸、听到的故事,去点燃更多希望的灯火。正如那微光长路上,永远都有年轻的脚步,在奋斗与失落间交替,却从不停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