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期已经有了黄釉俑,这种上釉陶器比汉俑要光滑有亮度。到了唐朝,颜色更为丰富,就有了以黄、白、绿为主的唐三彩釉】
【唐三彩不仅仅是黄白绿三色,也会有蓝色,但是蓝色比较稀有,因为蓝色颜料需要用到钴,大唐并不产钴,颜料都来自西域波斯】
天幕放出了许多博物馆的经典作品唐三彩。
人物的,动物的,色泽艳丽,造型丰富,最重要的是都很生动,是与前面秦汉完全不同的风格。
【唐三彩有个特点,唐三彩人物面部是不上釉的,因为色釉会流动,上到人物的脸上以后有可能会造成大花脸,所以三彩人物的面部是在整个作品烧制完成以后,再用彩绘绘制人物的眉毛、嘴唇、和头发,在制作艺上叫作「开脸」。】
【听到“开脸”是不是想到民间女子结婚前的“开脸”?民间的开脸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但是陶俑上的开脸起源于唐朝】
天幕放出一段民间女子出嫁时的画面。
妇人一边给新娘开脸,一边唱《开脸歌》予以祝贺:&34;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你做新娘。&34;
新娘低头娇羞地笑着,脸上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被毛线扯的,晕满了红霞。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唐三彩人物的神情。除了釉色极为出色,唐俑都是仰面朝上,面带微笑,姿态十分的自信大气】
【如果说秦俑是写实肃穆风,写满了赳赳老秦的战士风采;那么唐俑就是艳丽写意风,充盈着盛世大唐的□□自信】
【这也是为何我们后世如今依然对大唐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我汉俑也很优秀。”刘邦嘀嘀咕咕,吕雉冷冷翻白眼。要不先去翻一下自己国库,再去翻一下秦汉陶俑对比图?
后世的那汉武帝时期或许可以比得过,汉初的陶俑矮小朴素,是他们不喜欢大的吗?真得是实力有限。
【汉皇陵十墓九空,唐皇陵,同样如此】【汉皇陵王朝末年惨遭军阀盗墓洗劫,唐皇陵同样是被军阀盗墓洗劫】
【西汉皇陵在赤眉军
攻入长安后,无一幸免;东汉皇陵被董卓令吕布指挥军队大规模盗掘,破坏
殆尽】
【唐朝十八陵除了乾陵,其他的一个不拉也在唐朝末年被节度使温韬盗光光】
&34;节度使?&34;李隆基一直被骂,骂得老脸通红,现在终于抓到了又一个重要人物,立刻铭心刻骨地记住了:
&34;温韬是谁!给朕记住他的名字!&34;
【古代皇帝们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工匠泄密,许多都会在陵墓建完后杀死工匠】【为了惩治盗墓贼,各朝各代对盗墓贼的律法都极为严格】【然而,都没有什么用。】
从先秦开始,就已经有了禁止盗墓的法律。
《吕氏春秋》中明确写到,对于“奸人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
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后独尊儒术,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宽仁的儒家思想,但在宽和的基础下,对盗墓贼的惩罚依然很严重。
不仅“窃盗者刑”“发墓者诛”,帝王大赦天下时,盗墓贼也不在赦免范围内。
唐朝时期,法律更加完善,《唐律疏议》被认为是华夏目前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东亚最早成文的法典。
《唐律疏议》中对“发冢者”有了明确的刑罚:开挖墓葬者,判处劳役流刑;打开棺椁者,处以绞刑;盗掘然而尚未至于棺椁的,徒刑三年。哪怕是损害陵墓草木的行为,也要击打一百刑杖和判处两年徒刑。
而且,王公贵族的墓受到特殊保护,如果发生盗墓行为,看守者因为失职也会受到严厉处罚。【唐朝时期,毁墓不仅仅是求财,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
【比如李旦开棺殴打武三思遗体】
【李旦还是以仁厚闻名,有“三让皇位”的美名,但是再看看李旦的鞭尸行为,以及他让位的人他的兄弟,他的儿子。就知道,所谓仁义,不过是一种政治博弈。帝王的仁慈,也是看人下菜的,敌人如果相信了他的仁慈,就是被鞭尸的下场】
李治:哪里不太对?
李显不是当皇帝了吗,怎么李旦也当皇帝了?
李显也只大李旦六岁,也不至于死了让李旦继位?而且李旦更小,让位也不至于给兄弟让。天幕说他让给自己兄弟,自己儿子,怎么回事?
br【安史之乱平息后,卢龙节度使因为当地民众依然对安禄山史思明崇拜,令人开墓毁棺。结果适得其反,以致于民意更加倾向安、史而背离朝廷。】
【还有李隆基不仅赐死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还大肆毁坏上官婉儿的陵墓,销毁与二人相关的许多资料】
【李隆基晚年被软禁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曾经毁人坟墓,结果自己草草下葬】【他篡改历史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也成了后世文人口中爱情故事的主角】
天幕上放出上官婉儿陵墓被毁的陵墓环境,而且陶俑简陋没有一件唐三彩,规制很低,壁画全被划破毁坏;
还有被发现的太平公主驸马薛绍的墓,内壁也被毁,留存下来的就只有石棺床的石板,石棺床都被翻乱了。薛绍的棺木也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