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皇后这话说得大度,不过是因为曹婕妤已经死了十多年,而祝蘅枝如今又自请去和亲,解决了她心头一大烦扰,这个顺水人情,她做了便是,等她嫁去了燕国,什么嫡出庶出的,也便不重要了。
楚帝没有立即答应孙皇后,反倒是带着颇为探究的目光看向祝蘅枝,略微沉吟了声,问::“蘅枝,这可是你的本意?”
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在担心自己是受孙皇后所胁迫么?当真是可笑。
祝蘅枝心下如此想着,面上却不显露半分,对着楚帝深深一拜,道:“为陛下分忧,是蘅枝之职分。”
果然,楚帝下一刻便应了她。
她素日里一直让着华阳,却没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她退一寸,华阳能进一尺,甚至在自己丑事败露后,妄想祸水东引,让她成为千夫所指。这种事非同小可,如果她今天就这么认了,章融被迫娶了华阳自此毁了仕途,她明天连自己怎么死得都不知道。
而她更不会指望楚帝这般凉薄之人会护着她,她的结局甚至可能不如自己的母亲曹婕妤。
但既然已经明明白白地同华阳与孙皇后撕破了脸皮,这大楚她是待不下去了,和亲去燕国,是她此时唯一的路。燕楚只要还在相持阶段,她去了燕国,嫁给谁都不要紧,尚且能保得住自己的一条命。
不过是向死而生,为自己求有一条生路罢了。
孙皇后吩咐人将殿门关上的时候,青鸾殿外面聚着的宫人也就很识趣的散了。
等这一切结束,已经是快三更天了。
章融见状,也朝着楚帝与孙皇后拱了拱手,意欲告退。
华阳矮着对着章融的背影,矮着声音唤了一声:“章公子……”
章融的脚步在原地顿住,但并未转身,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今夜之事,纯属误会,愿殿下尽数抛于脑后,得觅良人。”说罢,没有任何犹豫地趋步离开。
折腾了这半宿,即使是回了栖芜殿,祝蘅枝也全无睡意。
楚帝果然循了孙皇后的意思,不过几日便追封了祝蘅枝的生母、自己的发妻为康元皇后,将其排位请进了太庙,她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公主,被封作了宣阳公主。
当真是可笑,按例公主在及笄时当正式赐号开府,可华阳在楚帝刚登基的时候便有了这个封号,祝蘅枝反倒是在即将和亲时,为了嫡公主的名头,才封了宣阳公主,但既是不久后便要和亲,开府之事也一并免了。
祝蘅枝自认自己长这么大在栖芜殿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宫人,来来往往的,教她宫规,授她仪礼。
可这些规矩,便已烂熟于心,甚至持得比前来教授她的教习还要端重——是她小时候为了讨楚帝欢心,希望楚帝能多看自己与娘亲一眼时学的,竟没想到学了这么久,是为了代替他的宝贝女儿华阳去和亲。
讽刺极了。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前往燕国,一直到冬月,金陵也落下絮絮雪的时候,被告知次日离开楚宫准备北上。
她的“嫁妆”是很早之前便收拾好的,根本不需要怎么准备。
临别那日,她按照规矩,要拜别君父,即将转身的时候,她回首看了一眼楚帝。
果然不出她所料,楚帝一脸的淡漠,没有半分的不舍。
她轻嗤了声,再也没有回头。
从登上从金陵去燕国上京的车辇,到抵达两国交界处,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
越往北走,风雪越大。即使她不断地加衣,半夜里仍然会被冻醒过来。
到达边界的邺州时,是腊月十五日。
两国既然已经订立了合约,那楚国的军队就没有踏出国界线的规矩,祝蘅枝及和亲车队,便只能原地等着燕国的使臣来接应。
分明说好了,燕国的使臣应于这日的清晨抵达大楚邺城外二十里处迎接大楚的和亲队伍。
但祝蘅枝一直从晌午等到黄昏,都没有从西北方向看到半个人影。
北地刺骨的风灌满了她的衣袖,一直长驱直入进她的衣领里,仿佛要侵入她的五脏六腑,并且呼啦啦地卷起满地的雪渣子,无情地拍打在车帘上,细碎的风雪时不时还会刮到她的脸上。
但她此时代表的仍是整个大楚,须得正襟危坐。
就在她被冻得即将失去意识的时候,帘角被掀了起来,她隐隐约约地看见了风灯的光影。
耳边传来由模糊到渐渐清晰的马蹄声,以及男人说话的声音,但她实在是太冷了,以至于神识都有些不清晰,以至于一根手指方挑开帘子,她便本能地向前倾身,抓住他的衣袖,已经有些发青的唇微微颤着,费力地吐出来一句:“是燕国的使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