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珪,你觉得仲从带兵如何?”“国相,平日我训练士卒,主要以训练拼杀为主,很少训练阵型,高顺如此训练阵型,士兵不断地跑动、出击、举盾防守,似乎有些玄机。只是,这种训练是否得当,还得在战场上经历大战,才能看出来。”“文珪说得有理,今济南看似平稳,实则危机重重,对于我军而言,袁绍犹如巨人,我唯有尽快发展实力,才能保住济南,只怕袁绍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真是时不我待,坚守朝阳,责任重大,仲从带兵作战,尤其善守,我知他资历尚浅,唯有铤而走险,起用他来镇守朝阳,只要不让袁绍援军进入济南就行。”“而你擅长冲锋陷阵,在战场上率军冲杀,自然要用于与袁谭大军对决,要攻破袁谭大军,攻破临淄,占据齐国。你与仲从只需各司其职,各自发挥作用,我军便能击破敌军。”陈炎先是让潘璋见识到高顺的才能,再告诉潘璋,两人其实各有优点,他只是根据两人的优点来任用两人,并无偏袒之意。至于给高顺更多兵器,只是因为高顺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一番解释之后,潘璋终于听了进去,不再闹脾气:“国相如此安排,实是深意,是我不解国相之心,真是惭愧。”“哈哈哈哈,文珪想明白就好,走,过去跟仲从打个招呼。”其实,高顺已经看到陈炎了,他让士兵接着训练,自己过来见陈炎。“参见国相。”“仲从,你这练兵的方式与我们之前练兵不同,莫非有什么玄妙之处?”高顺指着那些正在练习搏击的士兵,给陈炎介绍:“寻常练兵,主要以练习武勇为主,但这不过是最初的练兵手段,单兵武勇再高,也不如几个士兵配合来得强,更何况大多数士兵都很平庸,不会高深的武艺,还不如教他们一定的联手搏击之术,每三个人一组,配合杀敌,就算是遇到武艺高强的,他们也可以相互配合,有更大的获胜机会。”“另外一边是练习阵法,在战场上,应对敌军的冲杀,以阵法有序防守,可防得住数倍于己的敌军。国相委我以重任,我亦只能拼命训练士卒,届时死守国相,以报国相之恩。”“哈哈哈哈,原来我对仲从心里没底,如今看仲从的练兵之法,我放心了。”陈炎观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潘璋却留下来,与高顺交流如何训练士卒。高顺带着七百士兵在东平陵训练了一个月时间,陈炎看到这支军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中也是欢喜。随后他下令,让高顺率军正式进驻朝阳城,接管朝阳渡口,按照他的意思去构筑防线。高顺去了朝阳城之后,他与伊籍协商,继续加固城墙。他自己率军到朝阳渡口附近一里路的地方驻扎下来,仍是每日进行训练。大战在即,军队自然是越精锐越好。又过了一个月时间,伊籍受命前往冀州,去拜访黑山军领袖张燕。好在此时,朝阳城的城墙加固也暂告一段落。这天,高顺仍在率军训练。突然,士兵匆匆来报:“将军,今日渡口对岸的船只突然多了起来。”“船只多了?”高顺让士兵接着训练,他匆匆来到黄河岸边。果然,他发现对岸的船只比往日多了不少。以往对岸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几艘船,如今看着起码有上百艘船了。高顺的军队驻扎于附近,并不会影响渡口的运营,这里仍有一些百姓往来于黄河两岸。当然,他也在渡口安插了眼线,每日观察对岸的动向。渡口建于黄河相对狭窄之处,河面宽度不过一里多,士兵在南岸用肉眼就能看到北岸的动静。北岸船只突然增多,士兵就立即向高顺汇报情况。高顺哪还有没什么不明白的,敌军正在收集船只,看来大战即将来临,可能要比陈炎预计的时间早,甚至可能在秋收之前。他连忙吩咐士兵:“每天都要注意观察,派人伪装成百姓,到对岸去,查探情况,另外要清点对岸究竟有多少艘。”“是,将军!”次日,士兵又来汇报,船又多了,第三天,船还是多了不少,渡口对岸已经有了超过七百艘。接下来的三天,士兵每天都来汇报,船只不再增加。高顺很快就明白过来,这表明敌军已经收到了足够的船只。敌军必会全军坐船前进,先攻占渡口,然后再运送物资。七百艘渔船,每艘渔船能坐六七个人,那就是说,敌军至少四千多兵力。高顺微微苦笑,他只有七百军队,兵力如此悬殊,压力不可谓不大。此刻,他心里有些动摇了,想着是不是该直接逃跑算了,至少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至于陈炎和济南,关他屁事?然而,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他一向以忠义标榜自己,陈炎又以要事相托,他又岂能背叛陈炎呢?更何况,在他率军来此之前,陈炎已经把要遇到的困难事先告知,他早就该有了心理准备。此时,他又双手拍了拍自己的脸颊,让自己振作起来,准备应战,敌军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青州平原郡漯阴县黄河岸边,朝阳渡口的对面。一间屋子里,一名年纪五旬的老将,坐在正中央,下面两边坐着十几个将军各级将军。此人名叫韩荣,是袁绍手下一大将,他奉袁绍之命,率四千大军于此,准备攻打对岸的朝阳渡,拿下朝阳渡后,他再兵进东平陵。去年,陈炎袭击朝阳渡后,又击败袁谭的军队。袁谭驻于齐国临淄,一边让大军休养,一边囤积粮草,但受战事影响,再加上齐国人口太少,袁谭大军粮草仍是不足。袁绍经过一番考虑,便让韩荣率四千大军,兵进青州,目的是重新夺取朝阳渡,打通入青州腹地的道路,再歼灭陈炎。:()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