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小半个月过去,村里干部们天天蹲在地头查看庄稼成熟状况,最后宣布,提前进入秋收季。
今年雨水足,阳光正好,庄稼长得好,成熟的也早,忙忙碌碌的,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前段时间村里的果园带来了一笔惊喜的收入,但在村民们心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粮食,钱虽好,但若是落到灾荒年里,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一袋粮。
所以啊,千好万好都不如粮仓堆的满满的好。
动员大会过后,村民们个个举着镰刀磨的锃亮,各种收拾好自己干活的家伙什,就等着一声令下大家好开干了。
一九七六年的秋天依旧热辣逼人,秋老虎的威力不减,地里晒三天,人看着简直像是刚从灰堆里扒拉出来的一样。
许大哥晌午下了工回来,直接脱了上身的汗衫,站在大太阳底下一盆一盆的往自己身上浇凉水,几天忙下来,把他整个人露在外面皮肤晒的黑红黑红的。
站在宋青远身边一比,那简直是两个极端。
忙忙碌碌又一个月过去,粮食进了仓,但许家的忙,仅仅开了个头罢了。
再翻过去一个月,离许薇薇的婚期就更近了,这段时间,马春霞就把人拘在了家里,要出嫁的姑娘了,不好再在村里乱跑。
许家前一年就托人打的陪嫁家具,经过老手艺木匠的精细打磨,许家人抬回家里时,引的村里不少人过来看,纷纷说许家疼女儿,陪嫁算是出大钱了。
陪嫁的家具要先留在许家,等婚礼的前一天再抬去男方家里,也就是宋青远盖的新房那里布置。
除此之外,紧随着婚期临近,宋青远又一次大手笔的让村里人看足了稀罕。
什么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别人家下聘能有一样就特有面了,宋青远他是足足凑够了三转一响,绑着大红花全抬进了许家的院子。
到许家院门口的那段路上,站满了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一个妇女眼尖的瞧见了人群中夹着的王翠枝。
瞧她面色就不好看,这人眼珠一转,当即凑过去搭话道:“翠枝啊,这咱们村长也算是你儿子,你说说他结婚你出了多少啊?”
“哎,对了,我听那媒人说,还要给许家一百块钱的彩礼呢,你这后娘当的不错啊。”语气里满满看好戏的调调。
王翠枝拉着张脸并不搭腔,转身就想走,这人又不依不饶的把人拉住,“说起来今天可是许宋两家下聘的日子,你怎么在这站着呢?赶紧去许家啊,马春霞她肯定好酒好菜的招待你。”
“噗,你说这话可就错了,下聘的是宋家,但人宋青远找的可是宋老二,刚跟着媒人进去呢,有她王翠枝啥事啊?”
旁边跟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咧着嘴接了句,她刚说完,又有一人嗤嗤笑道:“你都说了她是后娘,那后娘能有几个好的,咳,那个,翠枝啊,我可不是说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