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谁?”没有想起来要送谁,这年月即使自家有很多好东西都不敢送人,怕啊,怕被人举报。
“送大哥啊,他们部队不是在周围吗?”
赵新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那妖孽般的大哥,亲大哥。
大哥在赵家这一辈是老大,在他们小家也是老大。
“对哟对哟,还是三哥你聪明。”赵六子说话也没有停歇,一直用鱼兜兜了好几条鱼。
老爷子精神头十足,捞鱼的速度更快更稳,属于超常发挥自身水平。
忙叨了半天,赵家兄弟还没有来得及给大哥送鱼。就遇到了进山带着战士们拉练完毕,准备回部队的赵光明。
一个营的战士,三个连加一个警卫排,五百多号人,除了值班的战士和军官,来了四百多号人。
赵光明一脸严肃,他没有想到进山拉练还能遇到自家亲弟弟。
在弟弟的介绍下,礼貌的问候窦老爷子,也认识了昭君,还与昭川昭宁兄妹俩打了个招呼。
“你们两个怎么来了?”在一边,三兄弟坐在一起聊聊天。
其余的人,都跟着老爷子叉鱼,抓鱼。
还有一个小渔网,不大,但也比没有的好。
战士们可稀罕水潭中的鱼,昭君带着妹妹昭宁在一边烤鱼,已经到了中午。
中午吃烤鱼时,赵光明多看了远处正在烤鱼的窦昭君几眼。别误会,他纯属好奇。
他知道远处的那位窦昭君其实是窦叔(直系师长)的亲生女儿。
只是老人可怜牺牲的老大,以后没有后,就把窦叔的长女过继给了老大。
据说窦叔家里还有几兄弟,可那时不是全部结婚有了孩子,有了孩子的,不舍得过继儿子给牺牲的大哥。
刚好窦叔那时候已经再婚有了一子一女,老人们就写信给窦叔商量。
老人们除了给大儿子找一个以后给他上坟的后代,还有就是怕窦叔后娶的妻子不待见家里的孙女。
这样的话,以后见面也不膈应,彼此之间还能客客气气的相处。
窦叔家里的一些事,他爸都知道。两人一直关系特别好的战友。
多年来一直在一个部队,两家关系亲密。
只是他一直待在部队,因为离家近,时常利用开会还有周末的机会见家人。休假反而很少,他的假期一般都是给家在外地的战友休。
也就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窦叔传说中的大闺女。
昭君也发现了赵光明的打量,略微迟疑了一下,之后没有思。
两人并没有什么一间钟情。
……
无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近两年来,时局变化无常,城里的高中生从自愿下乡到强制下乡,只是隔了两年。
窦昭川考上了军事院校,没有受到任何波及。但窦昭宁就不一样了,她无法再考大学。
等六九年高中毕业,必须下乡当知青。
昭君大学已经毕业,依然还在区妇联工作。
不过读完大学回来再上班的昭君,显然更受领导器重。
已经二十三岁的她,天天被爷爷奶奶催促结婚的事情。
吃过晚饭,昭君的屁股还没有沾着炕,老太太又开始了每日一催。